我们二人已经点齐兵马,明日一早,就可以知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看着同胞兄弟的唾骂,李世民沉默了几息,眼中似喜似悲。 对于这两个兄弟,他又爱又恨,与其争夺的时候恨之入骨,如今他已然登上帝位,更多的就只剩下怀念和遗憾了。 遗憾生于皇家、不得不手足相残,遗憾兄弟几个都胸怀大志、不甘屈居人下,最终才刀剑相逼。 若是他们都甘于平凡、选择认命,那么,也不会走到这般惨烈的田地。 良久,他长舒了一口气,若是诸天投影早点出现就好了,他们也不至于如此……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不必等了,我已经猜到了结局。我杀你们一次,你们也杀我一回,如今我们在各自的位面里当皇帝,也算是谁也不欠谁的。” 李建成、李元吉:…… 这是什么意思?和解了? 这种缓和关系的表达真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 兄弟二人横刀立马,看着被兵卒们重重围困的李二,神色颇有些犹豫。 现在这种情况,我们还如何对待李世民? 生擒?还是就地诛杀? 生擒的话,他们俩如何咽的下心中那口气? 可若是就地格杀?李世民都说了这样的话,若是杀了,会不会显得他们太过于强势无情? 心中这股莫名奇妙的负罪感是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有人异军突起,导致评论区画风突变: 李忱@李元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休要辱我太宗爷爷。” 李元吉@李忱:“你又是谁?看你的模样,似乎是李唐的后辈,祖宗的事,小孩不许插嘴!” 李忱@李元吉:“区区不才,在下正是李唐后辈,人称“小太宗”!” 作者有话说: 第69章 李世民:那什么,爱卿倒也不必如此 ◎朱棣:喜欢鹞鹰怎么了,耽误我治国理政了吗?叨叨叨的,烦死了!◎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轻抚颌下龙须,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态度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愿意将那条命还给他们。反正,秦王李世民又影响不到唐太宗李世民。 啧啧啧, 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可这个“小太宗”,却实实在在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难免欣慰的点了点头, 瞧瞧, 这都多少年过去了, 百姓们还记得我, 后辈皇帝们还以“小太宗”为荣。 嗯,这个李忱,很不错嘛! 赵光义@李忱:“哦~, 我知道。就是那个装傻三十六年、熬死四代皇帝、被扔进粪坑差点淹死,最终才成功上位的唐宣宗嘛, 久仰久仰。” 朱瞻基:“啊?这样奇特的方法都没能治他于死地?那不如搞个奇葩死法大赏?我先出!先来一个汉王烧烤!” 李自成:“我也来!那我就出……福王火锅, 这样才显得合群啊。” 黄巢:“来了来了,响应号召!我出人肉军粮, 服不服?还有谁!?” 宋太宗位面。 赵光义选择彻底揭露李忱的过往自然是另有所图,他的黑眸中闪过几丝狡猾。 啧啧,你们不是说我是高梁河车神,嫌我丢脸吗?这唐宣宗还被扔粪坑里, 差点淹死。 我虽然狼狈不堪,但是, 也总比举身赴粪坑强吧?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后面又冒出来三位狠人,虽然他不知道朱瞻基和李自成是谁, 可他知道黄巢啊! 史书记载, 黄巢的军队日食死尸三千具。而他有十多万士兵, 皆靠吃人为生。 真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啊! 黄巢能主动加入这个奇怪的讨论,而且,听后面那俩的意思,什么福王火锅、汉王烧烤,听着就不像什么好话,难道是? 雍正@朱瞻基、@李自成:“你们俩能不能别叭叭?人家唐宣宗是受害者,你们是施暴者,这能一样吗!还好意思说?” 李自成@雍正:“别欺负我读书少。黄巢可比我们二人恐怖多了。你怎的只骂我们,偏不骂他?你是不是针对我?是不是故意搞特殊?” 雍正@李自成:“我骂你们俩,是因为你们的所作所为也算是事出有因,还可以挽救,而黄巢,那算是人吗?他吃人啊!” 什么? 秦汉隋唐的皇帝们都被这条消息震惊的目瞪口呆,紧接着就双目圆睁、怒不可遏。 太平盛世的百姓们皆长叹一声,庆幸自己生活中繁荣稳定的时代中,而身处乱世的百姓们却神色惊慌、惶然无措。 现代。 这时候,柳洹也回过神来了,谁知道就这么几分钟,话题已经歪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起初是李唐一家的争吵,后来突然变成“奇葩死法大赏”,还牵扯出了黄巢? 现在在盘点到唐太宗李世民,你们能不能尊重他一下? 她的嘴角微微抽搐: “什么情况?这评论区怎么越来越魔幻了?隔了几百年的一家人咋还掐起来了?” 柳洹立刻本人上阵,提醒大家,这是李世民的主场。 柳洹:“咳咳咳,评论区的各位,先别说题外话,现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主场,你们不要喧宾夺主、提一些与之无关的事。” 可“黄巢用人做军粮”这件事实太恐怖了,放在诸天万界那也是极为炸裂的,大家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食人魔?去死!” “以人为食,与禽兽何异乎?” “简直是疯魔了?这根本不是人!” …… 面对这种情况,柳洹也很无奈,总是有些人乱入,打乱她原本的计划。 最终,还是始皇帝发话: 嬴政@黄巢:“无论是何原因,都不得以人充做军粮,劝你就此收手。等盘点完毕,朕必与你相见。好了,此事暂且搁置,继续盘点吧。” 闻言,诸天万界的人也逐渐压抑住心中的种种异样,收敛了心中的满腔愤怒。 纷纷在屏幕上打上了自己的态度: 刘邦:“好,听政哥的。” 刘彻:“谨遵始皇帝之言。” 李世民:“此人早已丧心病狂,届时我与始皇帝同往。” 朱棣(航海先驱):“同去同去,免得他发了疯,谁也控制不住。” …… 见状,柳洹长舒了一口气,她急忙接过话题说道:“之前咱们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宛如开挂的传奇一生,现在咱们就具体介绍一下他的千古功绩吧。” 【文治方面: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分散相权以巩固中央集权,共设置了六位宰相,最大程度的降低相权,达到历史之最。 完善后的科举制也极大的激励了寒门学子们,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