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1(1 / 1)

,犹如闯进狼群里的羊羔一般。 赵匡胤:“你们都给我站住!你们已经被我包围了!” 岳飞、宗泽:…… 他们暗自腹诽,陛下,金人凶悍,您只有一个人,他们怎么可能…… 谁知,那些金人闻言,皆丢下武器跪地求饶,只求大宋能留他们一条性命。 赵匡胤立于马上,一手盘龙棍使得虎虎生威,虽然只有一个人,却打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岳飞和宗泽一边清点降卒,一边难掩崇敬地看着马背上的那道身影:一人可敌百万军,这就是武皇帝的牛逼之处吗?真的好羡慕! 赵匡胤(十大帝王)@武则天(世界霸主):“想不到武姐姐竟然也通晓军务?也是,武姐姐身为一国之君,所有的战争都得经过您的首肯。失敬失敬。” 嬴政:“武安君之才,世无其二。只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死,未能与之做君臣,真乃平生一大憾事。但王翦老将军也不差,他就是朕的武安君。” 秦昭襄王位面。 白发苍苍的嬴稷抬头看向屏幕,他没想到,自家这个一统六国的后辈竟然对白起如此神往。 他不由自主的看向白起,似笑非笑的询问道:“武安君,我家政儿对你神交已久,你感不感动。” 白起:…… 臣感动,但臣不敢动。 他抱拳拱手道:“始皇帝之称赞,臣愧不敢当。” 看着他这副恭谨的模样,嬴稷不禁捋了捋胡须,微微扬起下巴。 瞧瞧,我家政儿求而不得的人才在孤的麾下,还对孤忠心耿耿,这感觉,真不错。 他笑容轻快的摆了摆手,将白起掺扶起来:“武安君不必多礼,始皇帝和武安君携手,这六国,只能在大秦的铁骑下瑟瑟发抖!” 一旁的相国范雎见状,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他与白起长期在朝堂上对峙,两人之间有很多仇怨。他生怕白起灭赵国后立下旷世之功,更怕秦王重视白起,任用他做相国。 可而今还不到灭六国的时候,看来,秦王是打算将白起留给始皇帝。也就是说,秦王暂时不会再派遣白起打仗,朝堂上的事务也只能多倚重自己。身为相国,他可以统领全国的军政大事,而白起只能负责军务。自身的权利和地位不会受到威胁,这让他终于放下了心。 大秦。 王翦正兴高采烈的在郊外打猎,可看到始皇帝的这番话,他顿时就兴致全无。 王翦:…… 陛下,武安君的确大才。但您也不必…… 你如此夸赞他,对他这般向往,只在最后提了我一句,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欲盖弥彰还是画蛇添足? 我不要面子的吗?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团,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裁决国家大事。 在政治上: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他废除分封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建立了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的统一。从此以后,始皇帝废除了封建宗法制制度,实行封建□□制度。他吸取周朝分封、春秋战国分裂的历史教训,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始皇帝不再将宗室子弟分封为诸侯王,只给予君的虚衔,以防止再次出现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的局面。 郡县制初步打破了周朝以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秦朝的封建制、官僚制则逐渐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在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不一样,这严重影响了各国的商业贸易。秦朝统一后,始皇帝建立了新的帝国货币体系,并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度量衡单位。 他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牢牢的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俗称“秦半两”。 除此之外,他还规范了法典和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而且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快了地区融合和民族融合,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上: 相国李斯认为流传在民间的诗书之类的书籍,会混乱百姓的思想,应该全部灭掉。始皇帝听从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国所记的史书之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一概烧毁,《诗》、《书》、百家言论等典籍由国家收录保存,普通百姓不得私藏。对于一些实用性的书籍诸如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区别对待的。并没有焚烧。这才是大家常说的“焚书”。 具体所焚何书? 最主要是《尚书》,因为其多记载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用自己的治世观念来代替上古圣王的治世思想,所以将其焚毁。其次是《诗经》,诗经也多赞颂历代君王,秦始皇不愿意六国遗党颂六国先王,以此来抨击自己。但最重要的是一本《道经》,这《道经》非老子的《道德经》,而是一本方士之书。 始皇帝焚书事件,其实是一场秦统一疆域后继续统一思想的运动。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已经建立,新的时代环境已经不再需要春秋战国时那样的百家争鸣了。 这一举动统一了整个中原的文化,有利于统一国家的思想,这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次思想碰撞。 除此之外,始皇帝还多次巡游天下,所到之处皆刻石颂功。一是了为展现秦国强盛,威慑天下;二则是为了,宣扬教化,增强认同,加强思想统治。 至于“坑儒”,这就是完全的污蔑了。这是由一些方士、术士诽谤秦始皇引起的事件,与儒家无关。 在统一中国之后,始皇帝要炼丹和寻找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方士接近秦始皇,但他们不是要炼药寻丹,而是要传《道经》于天下。 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 术士侯生、卢生自知找不到真正的长生不死药,他们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还大放厥词,诽谤始皇帝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 ,贪于权势,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等。 秦始皇听到传言后怒不可遏,先焚《道经》,后坑方士。他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名方士、术士活埋于咸阳。这便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从历史的事实来看,秦朝的统治者实行的是兼容多元的文化政策。虽然秦国统治者将法家学说奉为官方思想,但是一直到始皇帝统一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