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冯紫英和韩爌却都没有这么乐观,表面上看起来涉案的重要嫌疑人都落入网中,但是要掀开这里边的重重迷雾,只怕还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冒出来。
只不过这一案是十多年前积案了,难度很大。
为此,从元熙帝到永隆帝乃至现在的万统帝,都对沈家颇为嫉恨,只是碍于沈家和江南士人关系密切,不好发难罢了。
这样一桩案子虽说是十多年前的积案,几十万钱财都在其次,但是却是直接导致了湖州沈氏家主沈通元被杀,湖州沈氏一直对是太湖十二连环坞水匪制造了这桩血案不认可,誓言要找出幕后真凶。
无论是当初元熙帝六下江南,还是永隆帝异军突起成为新皇,亦或是义忠亲王在南京称孤道寡,沈氏一族都保持着不咸不淡的态度。
对于冯紫英,韩爌是真没辙,只能摆手不耐烦地道:“行了,行了,紫英,你就别在这里给我唱高调戴高帽了,你们俩先出去,我和紫英还有话要说。”
但沈家在商贾人家中独树一帜,也足以说明其不同了。
“欸,虞臣公,您这样说就不合适了,这样大一桩案子,您难道就能熟视无睹,怎么能叫找事儿呢?”冯紫英笑嘻嘻地道:“沈氏一族富甲天下,也名满天下,若是刑部能借此案立威,那对于整个江南士绅百姓来说也是一个交待,也能让江南民众对朝廷更加敬仰,……”
特别是沈家出事前后军队和地方官府的反应,都明显有些异常,就更增添了无数疑窦。
这支倭寇却又是唐家盟友或者说是唐家能控制的,搞了这么一出袭击,到底单纯为了劫财,还是得了某些人授意?
而且元熙三十八年的时候,元熙帝已经不太过问政事,逐渐移交给刚成为太子的永隆帝了,而那个时候义忠亲王却还有些心有不甘,两边还在斗法。
沈家虽然也一直在推动要彻查此案,但是南京刑部的水平,加上当初在任的官员也都升迁了,这一案主要知情人沈通元都死了,继任家主沈通元之弟沈通谦态度虽然积极,但是还是口头上的呼吁居多,具体有什么证据或者新东西拿出来,却没见着。
“虞臣公,您意如何?”冯紫英见韩爌面色深沉,却不言语,也知道这家伙现在为难,“我这边全力配合,不过您也知道六吉公和你们刚来,这许多东西我也得移交,尤其是这诸多财货之前都是龙禁尉和军队看押,得一一交接清楚,另外甄家这边也要开始着手了,所以这一案恐怕还得您多操心了。”
后来湖州、苏州、常州三地官府都联合对太湖水匪进行了清剿,也毫无收获。
说是去投长江水匪,但长江水匪人数众多,分成好几股,去投了哪一股?为何后来就再无音讯?
现在太湖中一样有湖匪,是不是十二连环坞的余孽借尸还魂重生复出,这些情况好像都再没有反应了。
“紫英,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糊涂?沈家这一案牵扯太多不说,关键是元熙三十八年正是最微妙的时候,几位皇上在那个时候关系都扑朔迷离,要说这一案没有官府在背后做手脚,我是不信的,但做手脚的目的呢?借势翦除沈家在江南的影响力,打压江南士人的资助者,还是二王斗法,殃及池鱼?或者是太上皇积怨已久的一次发泄?究竟谁是主使者,现在查出来意义大么?弄不好还得要一地鸡毛。”
但是沈家始终与张氏一族保持着一定距离,这大概也是其先祖沈万三在洪武皇帝那里吃了亏之后带来的教训。
作为刑部侍郎,走马上任第一遭就要了解整个大周境内尚未侦破的大案要案。
太湖十二连环坞水匪却像是人家蒸发了一般消失了,据说是去长江投长江水匪去了。
韩爌狠狠地睃了冯紫英一眼,没好气地道:“紫英,我一来你就给我弄出这么大一个破事儿来,我还琢磨着,刑部么,来江南能有多大事儿,若是真的涉案,刑部就指导地方官府办案就行了,没有了南京刑部,难道各府衙门就不能办案了?谁曾想以来你就给我找事儿。”
现在这顶九凤珠冠却出现在了陈钱山倭寇巢穴中,就让这里边的故事更显得扑朔迷离了。
而且苏州和湖州城中最繁华的街道路段均为沈家所拥有,单单是苏州沈家拥有的铺面就高达一百五十余处,据说价值超过三百万两。
韩爌的话越发坚定了冯紫英的观点和信心,“虞臣公,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他们狗咬狗一嘴毛的破事儿与我们何干?相反,这一案必定会牵扯很多人,以我的观察啊,这些人在位也好,致仕也好,都能清理清理掉,打扫干净屋子才好办事儿嘛,……”
韩爌微微一怔,思索起来,“可是紫英,这捅开来必定会招来太多麻烦,也会得罪许多人,甚至是我们预想不到的人,……”
“虞臣公,您觉得我们这一趟来能避免得罪人?我们来不就是要抱着得罪人的目的么?不得罪人,怎么能得人?”
冯紫英问得理直气壮,而韩爌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