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这个标签撕不掉,但我愿意属于它,发自真心地愿意属于它。” 台下的人认真听着,周昶也同样认真听着。 顿顿,经鸿又道:“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诗词,可以象征我们这浮浮沉沉的一群人、象征我们这起起落落的行业、甚至可以象征我们这个国家的人、象征我们这个国家本身。是宋代的李公明的。” 经鸿声音其实不大,却一字一字荡着回音,落地有声,他的嗓音温和动听,轻轻传进峰会现场每个人的耳中:“‘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水火难容》·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后记: 写到这里正文完结啦,比预计的多一万字……这篇写得非常开心,熊猫一会儿是这个巨头的妈妈,一会儿是那个巨头的妈妈,爽飞飞!就是吧,在写经鸿这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总裁时,现实世界的新闻里却充斥着没啥社会责任感的总裁们,有点魔幻。 明天会发一个大番外,然后休息几天,一周后再发剩余番外。 下篇应该是开《文体两开花[电竞]》,耽美,已经存稿近20万了,但也可能是言情职场,还可能是《二分之一Omega》……这本也是耽美(可能性依次降低)。今年熊猫支棱起来了,打算再发一番耽美和一篇言情,一年开三篇,一扫之前三年开一篇的颓势!求预收! 另外,非常感谢这两个月一直追更的读者们,给了我很大信心。 后记的大部分篇幅,我想留给自一开始就想说的一些东西,可以算作最后一次科普吧,就是,事实上,在中国互联网业飞速的发展当中,女性从未缺席过。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她们的名字鲜为人知。 我光说说我知道的,就有: 1.张树新。瀛海威的创始人和总经理。瀛海威,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第一家面向社会大众的互联网公司。1995年的时候,瀛海威在中关村开办教学,教中国人上网,对中国人的“互联网教育”起到过重大作用。中关村那块“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广告牌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枪,是标志性的大事件。 2.张静君。当时广州电信局数据分局局长的局长,小镇出身,一路自己摸爬上去,帮助丁磊创办网易,为丁磊等提供了网络带宽、电话以及办公室,又与丁磊合作推出了163.net和163邮箱。 3.许文艳。当时深圳电信局数据分局局长,与张静君类似,也帮助过腾讯的创立。 4.彭蕾。马云的左膀右臂之一,2016年10月之前蚂蚁金服(支付宝)的董事长和CEO,离职之后蚂蚁金服反而出了很多问题。 5.何海文。网易曾经的CFO,是有实权的一个人,当时网易二号人物。 6.王梦秋。离职前是百度技术副总裁,负责过多个产品。 7.徐新。非常厉害的投资者,投资过网易和京东。京东的第一笔投资就是徐新给出去的,而且一下给了刘强东目标价格的好几倍。网易的第一笔投资好像也是她,这个不确定。 8.玛丽.米克尔。硅谷的“互联网女皇”,运作了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上市——网景,之后又运作了谷歌等多个巨头的上市。对于中国,也运作了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上市,比如第一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中国IT公司,新浪。2004年发布了200多页的《中国互联网报告》,是华尔街首次大规模看涨中国互联网经济。 9.再后来,创业者里,还有当当的联合创始人俞渝、小红书的联合创始人瞿芳、水滴筹的联合创始人徐憾憾,等等等等。各公司的高管当中也有很多的女性身影,比如曾经的人人网副总裁、现在的美图COO王秀娟。 这些只是我知道的,还有大量我不知道的,想借着后记,将这些人介绍给大家。 最后,因为这篇写太快了……两个月就完结了,也没上过几个榜单,又几乎是无预收突然开文,曝光很少,数据方面比较拉胯……所以,如果真心喜欢的话(前提是真心喜欢!),要是能跟朋友推荐推荐,或者在平台上(x博、x音,之类的)推荐推荐,永日、鸿鸿和他们的熊猫妈妈感激不尽!!! 最最后,求一个作者收藏呀!!! 正文完结,咱们明天的番外见~!!! 第72章 番外一 经鸿、周昶分别接管泛海、清辉的第一年, 也就是鲲鹏、华微合并案发生之前,两人也曾在各种各样的IT峰会上见过几次。 在美国的某个峰会,他们首次完整聆听了对方的演讲现场, 当时一共只有三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 那天的峰会上面,经鸿穿着白色衬衫、灰色西装, 声音沉稳, 不急不缓,发表了段泛海集团AI方面的演讲。那个台子其实不大, 然而很高, 周昶坐在第一排上, 扬着脖子,看着经鸿,可以看见衣领之上修长白皙的脖颈以及微微凸起的喉结。 同样, 周昶站在台子上时,经鸿也这样看着他。 周昶的演讲风格带着一些洒脱劲儿——在麦肯锡干过五年,对美国人喜欢的演讲风格了然于胸, 风趣幽默,台下不时爆出一些笑声和掌声。演讲最后, 周昶也对台下的各类问题应对自如, 游刃有余。 当时经鸿在记忆里细细搜寻周昶那次大赛中周昶的样子,最后确定, 经过了这么些年,周昶变得更从容了, 也更威横,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上位者的独特气质。 在峰会的茶歇期间, 经鸿、周昶作为刚刚接班巨头的“二代”们——一个接班才三个月, 另一个接班才一个月, 也只能略略低调,不好意思高谈阔论。他们二人分别站在不同的两圈人里头,聆听着、低调着,绝非圈子的中心和众人的焦点。 可两个人野心昭昭,哪满足于这种状况。二人貌似谦和、有礼,时不时谈论几句但并不会接管话题,心里其实是略略不耐的。 于是,挺莫名地,在某一个时刻,两个人都移开目光,向对方的方向瞥了一眼,视线刚好撞在一起。 也许因为他们知道对方处在同样的状况里。 因为那次商业大赛,他们彼此都知道一个秘密——对方绝非好相与的。 茶歇时间慢慢过去,就在经鸿以为他们两个会在这种表面非常有礼、内里略略不耐、可除了对方,谁都无法察觉得到“他们内里略略不耐”的氛围中结束茶歇时,情况又发生了些变化。 周昶在麦肯锡时合作过的一位客户加入进了周昶那圈儿。 那是一家老牌巨头,他一走进那个圈子便与周昶打起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