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人,“没瞧见他们酸的?那阴阳怪气的劲儿,他还想做捕头的位置,如今出了个这样的事,他就不怕县太爷为了脸面给你升官?” “还能升官?” “怎么不能。”估计觉得自己说得是机密大事,吕田专门把薄春山拉了个没人的地方,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昨天公文下来,我就听人说了,说是这大半年来倭寇四起,搅得多地民不聊生,明州府下面也有多地总是闹寇,虽然咱们定波还算平静,但剿倭是目前的大方针,据说朝廷还派了个新的总兵官,负责剿倭事宜。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总要做出个样子,不然这次会这么大张旗鼓?不就是想告诉下面人,换新的总兵官了,你们下面各地应该知道怎么做。” 吕田抬了抬下巴,一副挤眉弄眼,薄春山当然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 这吕田就是个人精,衙门里的事他比薄春山知道的还快,也是他平时没事就在衙门里四处混,听到的多知道的也就多。 “而且我还听说了,县太爷吩咐下面要把这事贴告示晓谕全县呢。你说这是干什么?一来宣扬咱们定波有个杀倭英雄,二来也是给自己长脸,显得自己治理有方。” 薄春山被他逗笑了。 “你倒是知道的挺多。” 吕田一脸讨好的笑,剩下不用明说,薄春山就知道什么意思,还不是指着薄春山发达了,能提拔提拔他,也算提前卖个好。 不过吕田这次卖的好,让薄春山很满意。 …… 很快就有人来叫薄春山,果然钱县令要见他。 薄春山去了后,钱县令笑得见牙不见眼,对他又是夸赞,又是赞赏。 还说了,虽然朝廷的军功算不到薄春山头上,但是作为一县主官,县衙出了杀倭英雄,自然要给予奖赏了。 除了赏银十两外,还打算提拔薄春山进六房之一兵房。 提拔薄春山这个事,钱县令昨天看到公文后就在考虑。 现在沿海一带各地都视剿倭为大事,定波县由于地理原因,境内一直风平浪静,可平静不代表你可以什么都不做。 大家都在做,都在抗倭,唯独你什么都不做,你不就显眼了? 钱县令为官多年,向来懂得什么叫随大流。 也是他的疏忽,其实这事早就该做起来,偏偏他因为治下平静,一直搁置,搁到这次换了个总兵官,他觉得这事不能再放了。 “现在各地都在组建民兵团,以补卫所兵力不足,救援不及,我们县也不能放下。这次你进了兵房后,什么事都不用管,把这件事先抓起来,具体人员你从民壮中抽调,如民壮不够,你就从下面征调。” 薄春山一愣,道:“大人,需要组建多少人的民兵团?” “五十人。” 话音未落,钱县令摸了摸胡子,摇了摇头:“五十人太少,一百人吧。反正这些人县衙不用付工食银,只用免田赋徭役即可。” 民壮乃被官府征募服役的壮丁,属于徭役的一种,像壮班的民壮就是征调当地壮丁服役,为官府私用,钱县令才会有这么一说。 说着,他又笑着对薄春山道:“薄团长,你可要好好干,本县对你可是寄予厚望。” “属下一定不负大人所望!” . 谁都没想到,薄春山不过去三堂里走了一趟,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民兵团团长。 虽然这个团还没组成,但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县衙。 刘成也知道了。 “臭小子,这升得快,我看你要不了多久,就能爬上典史的位置了。” 之所以两人张口闭口典史,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目前这个位置没人,跟钱县令倒没什么关系,而是这差被主簿给兼了,也就是所谓的有缺无实。 虽然这民兵团团长本质上和捕快没什么区别,都是属于无品级未入流,可之前薄春山不过是快班下的一个捕快,上面还压着好几个人,如今怎么说手下也有百十号人,上级直接变成了一县主官。 “不过你小子警醒些,小心郑主簿找你麻烦,这厮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知道升官无望,就揽权揽得厉害,如今县太爷直接越过他,把组建民兵团的事交给你,我就怕他给你穿小鞋。”刘成提醒道。 典史便是负责地方治安巡逻、缉捕稽查、囚狱刑名之事,按理说这民兵也属典史来管,可如今是郑主簿把典史的差事给兼了,自然会觉得薄春山是在他碗里捞食。 “命令是县太爷下的,他要是不愿,那就找县太爷去,找我个小鱼小虾做甚!?”薄春山开了个玩笑,又道:“我只管做我的差,真找我事,我倒也不怕他。” 刘成煞有其事道:“那倒也是,咱们的杀倭英雄如今有县太爷撑腰!” 吕田所说的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现如今谁不知道薄春山就是上面肯定县太爷承认的杀倭英雄,刘成是借着这事调侃薄春山,不过想来这消息很快会传遍整个定波县。 果然不出薄春山所料,等他中午回去时,连家里人都知道这件事。 前脚县衙张贴出告示,后脚就被人传扬得人尽皆知。 也是如今闹倭寇闹得民不聊生,哪个老百姓不恨这些人?既恨又怕,如今县里出了个厉害的杀倭英雄,自然要多传扬些,说不定能吓得那些倭寇不敢来定波。 西井巷的人听说这一消息,薄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连顾家都没放过,两家人整整一个上午都在忙这事。 不过家里倒是不知道他升官的消息,听说薄春山现在受令组建民兵团,连顾明都激动得连连叫好,孙氏更是喜出望外,顾家一扫之前的阴霾。 孙氏去做了一桌菜,又把邱氏请了过来,两家一起庆祝这难得的大喜事。 饭罢,薄春山和顾玉汝终于找到机会说话。 “我想处理纂风镇的事,但一时也难以下手,如此一来倒也顺理成章了。” 说白了,不是手里无人,而是事情搞大了不好捂下去,毕竟师出无名,现在有了这个名头,以后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顾玉汝从知道这个消息后,脸上的笑就停下过。 之前她还在寻思如何避免那场寇乱,如今薄春山组建民兵团,虽然一百人是少了些,但有这个民兵团的名头在,剩下的怎么操作就便宜了。 “本来我还不想动用苗家送的那些东西,但我今天了解了下,县衙这儿能给配备的军械,顶多也就是一些刀棍,连甲衣都没有。光用这点东西拿来组建民兵,其实跟寻常民壮也没什么区别,拿来维护县里治安倒是够用,可若是跟倭寇作战,恐怕上去了就是白送。” 所以筹备军械和训练民兵,都是眼下薄春山加紧要做的事。 顾玉汝想了想道:“我觉得你既然要大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