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龙说有人已经联系上了陈越,对方出了点车祸,“说是头破了一小块皮,那小子的运气好到爆棚,现在也混出名堂了,不但在国外开公司自己当老板,还是黄金单身汉,一波女人在谈论他,好像他这次回国是为了什么收购案,又听说是为了心上人,说法五花八门,到时候聊起来了再细问问,挺多人等着套近乎呢。” 黄单心不在焉,“那不说了。” 姜龙说好,他在挂电话前喊了声,“黄单,陈越到了,就差你一个了。” 黄单按断通话,手机在下一秒就响了,是宋闵打的,他有点意外,顿了顿才接通,“喂。” 宋闵问,“到了吗?” 黄单说变了聚餐点,“我还在路上。” 宋闵说未来几天都有雪,晚上下大了不好回来,开车会不安全,“少爷,别去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你的同学会理解的。” 黄单说他已经答应了同学,不好失约,“我会注意的,真不行就在宾馆住一晚上。”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黄单看看手机屏幕,还在通话中,他动动眉头,等了两三分钟等到一声答复,“好吧。” 没有半点情绪起伏的声音之后,是一串嘟嘟声。 二十分钟左后,黄单的车出现在母校门口,他降下车窗,冷风裹着雪花一股脑的往车里扑,又被车窗残酷阻挡在外。 黄单把车开进去,随着雨刷的摆动,他视野里的一排香樟树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再往里开,有车辆停在树底下,路旁,东一辆西一辆,散漫而又任性。 停好车,黄单先迈出右腿,然后慢慢把受伤的左腿放下去,他扶着车门出来,反手将车门搭上,在他面前的地面上已经蒙了一层薄薄的白雪,那上面还留有没覆盖上的鞋印,提示着前不久有多少人从这里踏过。 黄单吸一口气,他在雪地里站了好一会儿才找到105班在哪栋楼,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在第二层,还是第三层。 进了楼道,黄单拿出手机给姜龙打电话,问班级在哪一层楼。 姜龙在那头夸张的嚎叫,“四楼啊祖宗。” 黄单愣了愣,“知道了。” 四楼?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黄单扶额,他不在意的人和事真的太多了,没有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丁点的痕迹,自然就记不住。 黄单一层层往上爬,抵达四楼时已经出了一身的汗,他听到了杂乱的声音,有人在说话,有人在哄笑,有人在背诵课文,奇怪的是,那些声音都很年轻。 有歌声从走廊一头的教室里飘了出来,往黄单的耳朵里钻,音质一般,带着点咯吱声响,他不知道是什么歌,却隐约听出来了歌词。 你哭着对我说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意识到了什么,黄单的身形猛地一下滞住,他转身一个阔步趴到走廊那里往下看,热风扑面,天空中没有一片雪花,停车的位置放着垃圾桶,还有三四排新旧不一的自行车。 楼底下也不是静悄悄的,有零零散散的学生在走动,像是凭空冒出来的,清一色的穿着迷彩服和黄球鞋。 黄单看看自己,他身上也是迷彩服,汗味往鼻子里钻,真实的让他太阳穴发涨。 又穿越了。 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黄单垂放的手有点抖,渐渐抖的厉害,他把一只手抬起来放到嘴里咬了一下,很疼。 “三哥?你在吗?” 没有回应。 黄单又喊了陆先生,也没回应,他抿嘴,“系统先生?” 还是没有得到回应。 黄单的眉心皱了皱,怎么回事?他的确是穿越了,为什么没有系统工作者来接管他?是不到时候,还是另有原因?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高亢的歌声让黄单没法再去思考,他一步步往前走,发现自己的左腿行动自如,没有伤痛,浑身上下都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活力。 黄单站在105班的后门口,他扭头往里面看,见到了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庞,所有的男生女生都穿着迷彩服,被抽了骨头一样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着。 后门左边放着一张课桌,有个男生把两条腿架在课桌上面,他懒懒的双手抱胸,后仰上半身靠着椅背,脸上盖着本破破烂烂的《故事会》,嘴角痞气的上扬着,唱歌时的自我感觉良好。 青春长了双翅膀,飞远了,又飞回来,沿着原来的轨迹飞到了黄单的眼前。 黄单回到了高一那年夏天的尾巴上面,回到了军训的第一天,他高中三年的生活刚刚开始。 第121章 回到高一 “你要相信, 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 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随身听快没电了,光良清脆通透的声音变的沧桑低沉,慢慢模糊,最后就剩下很逗的杂音。 “妈的,怎么又没电了?” 男生把破破烂烂的故事会拿下来, 露出一张轮廓清晰的帅气脸庞, 他放下架着的两条腿, 手伸进课桌兜里拿出很旧的随身听, 将电池抠出来用牙咬两排牙印再放回去, 盖上一按,又好了。 隔着过道,一黑脸男生伸着脖子咂嘴,“陈越, 这也行?” 陈越龇牙,继续陶醉的哼唱, “我会变成童话里……” 他突然回头。 黄单猝不及防, 跟椅子上的男生四目相视,对方想吓他, 而他没表现出类似的反应。 陈越不满的切了一声,“你真没劲。” 黄单动动眉头,他认出来了,这个男生就是当年的那个混混,尤其是穿迷彩服的样子, 跟军训照里面一模一样。 原来他叫陈越。 名字中规中矩,难怪没有印象。 黄单想起来了个事,姜龙在电话里说的那个人也叫陈越,是同一个。 他抿抿嘴,在学生时期,成绩是能代表一些东西,每年拿个奖状,获得优秀三好学生,成为老师眼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同时也会被同学们交好,嫉妒,羡慕,甚至隔开。 可是进入社会以后,没人会去问你模拟考,期中期末考多少分,在班里和年级排第几,别人只会问在什么地方上班,一个月赚多少,房子买了吗,买在哪儿之类的问题。 学习好跟事业上的成就不能完全对等,越长大,就越能懂这个道理。 优秀的能一直优秀下去,越来越优秀,也能成为无业游民,或疲于生计,在底层打拼。 而差劲的也许会一辈子差劲,永远活成一摊烂泥,被人踩在脚下,却也不排除能出人头地,成为青年企业家。 多年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 黄单的青春就是一个概念,很模糊,那些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