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都能传到街外,这可是件有趣的场景,虽说京城是朝廷之地,江湖人聚集并不多,但也同样不会有这么多读书人。 苏不疑好奇着,朝后方的小厮问道:“最近是什么日子,这么多读书人?” 小厮想了想,答道:“或许是会试将近了吧,举人们都聚集在此进行准备。至于其他读书人……应该是想要结交他们一番,故而邀请有前途的人喝酒小聚,而且还会举办什么诗会,很热闹。” 苏不疑听着听着,忽然想到《梦回古代》中的一个人,此人名叫傅玄,年仅二十五岁就连中三元,高中状元。 傅玄的才华天下皆知,但他的脾气也很古怪,他性子冷漠似乎没有常人的喜怒哀乐,只一心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 若是你对他说这样做不对,他只会冷漠地看着你丝毫不感兴趣,但若是他将你放在眼里,纵使你让他杀人,他都能成为你手中最好的刀子。 而他在当官后,就是左相手中的一把最锋利的利刃。 苏不疑虽不知左相是怎么发现他并收为己用的,但算算时间,傅玄应该就是最近参加会试的举人。 他的眼底浮现一丝兴趣,这样一把刀,若是他能够抢先拿到手,用来对付左相,岂不是美哉? 思忖片刻,苏不疑问道:“最近可有诗会?我们去看看。” 小厮闻言点了点头,只要苏不疑不去王府,他们完全同意,到处上街上打听一番,还真就打听到今日举办的诗会。 眼见苏不疑兴致冲冲快步走去,落在后面的武羽奇怪地望了他一眼,总觉得他的兴奋有些不太对。 思索半晌后,心中才有些了然,再怎么说苏不疑也是书生出身,应该也对志同道合之人感兴趣吧……毕竟这么久了,他身边不是官吏就是武林人士,也没有能够交心之人。 心中对苏不疑抱有一丝怜悯,武羽连带看向对方的眼神都软了下来,倒是让苏不疑警惕地搓了搓手臂,总感觉一阵恶寒。 诗会是在一座府邸大宅举行,听说举办人名为唐承,是从三品官员太仆之子,也是今年参与会试的举人,今日特地设宴邀请读书人参加。 苏不疑大胆地便去了,殊不知这宴会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除了这次参加会试的举人外,其余的读书人必须家世显赫,才能够被太仆之子放在眼中。 于是当苏不疑去的时候,就自然而然被看门的管家拦了下来。 管家上下打量着他那穷酸的衣袍,蹙眉道:“你是何人?” 苏不疑笑道:“读书人,听说今日有聚会,特来参加。” 管家被他的笑容晃花了眼,没想到这人竟如此俊俏,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对着他一伸手,眼神示意。 苏不疑的眼睛顿时前所未有地犀利起来:“没有银子,没有金子,没有钱,我穷,一个子都别想让我交出来。” 管家:“……” 小胡子抽动一下,他忍无可忍道:“谁跟你要钱!我是在要邀请函!” “哦。”苏不疑这才放心了:“什么邀请函?此处不是只要是读书人都能参加?” “当然不是。”管家顿时变了嘴脸,“没有邀请函你来凑什么热闹,你以为太仆的府邸谁都能进吗,快走快走!” 苏不疑还没说话,后方的武羽一听便有些怒了,下意识露出了腰间的剑:“不让就不让,什么态度!” 他一说话,管家才总算是注意到了他,惊讶一扫又看见了后面排着队的一行小厮,顿时心中一惊。 他本以为这就是个穷酸书生,没想到身后不仅有江湖人士保驾护航,竟还追随着十多个小厮! 那可是十多个小厮啊! 一般就算是有些家室的公子也只会带五六个小厮出行,再多就会被有心人奏到早朝参上一本,指责这种不正当的风气,因此人人都会注意一些。可是没想到这人竟然完全不顾后果,带这么多人出行。 当即,管家便心想,此人要不是个二傻子,要不就是个惹不起的人。 于是苏不疑刚想离开想别的法子碰碰运气,就见管家突然一百八十度态度大转变,直接就点头哈腰道:“哎呦,瞧我这眼睛,原来这是位小公子啊!是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了,这诗会您不进谁能进啊,快请进快请进!” 苏不疑:“?” 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苏不疑虽然完全不懂他前后为什么改的这么快,但是这不妨碍他依言走进府邸院内。 小厮和侍卫不让进门,只得在外面等候。 诗会在后院举行,这里有一座奇妙的假山,还有地面修建的湖水,两边是翠绿的梅树,冬天的时候还能够迎着梅花欣赏落雪,景色十分美好。 苏不疑正觉得有趣,不曾想还没进入凉亭内,便听到一声不屑的冷笑:“本公子还以为能来这诗会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回事,怎么还混进来一个傻子,唐兄,能放这种人进来你可真要管管你家下人了。” 院内陡然响起一阵哄笑,苏不疑沉默走近,只见众书生都聚集在凉亭里,面色鄙夷地望着角落处的一人。 这人穿着普通,面头大汗,态度唯唯诺诺,一看就是软柿子。跟其他打扮的光鲜亮丽的公子哥截然不同。 而他手中提着笔,悬空在纸张上,似乎是因为太久没有落笔,加上手腕的轻颤,直接将洁白的纸染成一点墨黑。 其余人还在嘲弄道:“怎么半天连副画都做不出来,不是傻子又是什么?有谁知道这人是谁,还不快给我们介绍下?” 众人看了看,相互鄙夷道:“我可不认识此人。” “我也不认识,谁知道是从哪个穷乡僻壤走出来的?” 倒有人忽然道:“我知道,他叫董雍,这次乡试排一百八十多名,就是个穷酸举人,估计是害怕考不上,才厚着脸皮来参加我们聚会的吧。” “呵,恐怕也只有脸皮厚这一个优点了。” 听着耳边讽刺的笑声,董雍面红耳赤,满脸又是尴尬又是难看,恨不得掉头走出这个凉亭。 他确实家境贫寒,唯有用心读书考取功名才能改命,因此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诗会,但他这次真的不知道这唐公子的宴会是给公子哥准备的,这才傻傻地来参加,早知道如此,他何必来自取其辱。 可是现在,他留在这里受人羞辱,掉头就走也会颜面尽失,几乎进退两难。 正当心中悲愤,险些绝望之时,一道淡淡的轻笑从后方传来: “他好歹还有一个优点,不像你们,连这个优点也没有,真是好笑。” 闻言,众公子哥们同时脸色一变,不善扭头望去:“谁?!” 听到有人站出来帮自己的董雍则面色一怔,茫然抬起了头。 第三十九章 在凉亭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