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围观的,这些个巫士还真就是过来“围观”的,半点要动手的意思都没有,而寨子里也没有半点要让他们动手的意思。 于是,阿苏南有幸目睹了平日里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墩实汉子们如何搬运巨大的水车,如何跳进湍急的水流,如何攀住绳索在河壁上飞来荡去……看的出来他们此前进行了周密计划甚至很可能还经过演练,几十个男人配合严密,虽然安装过程中有好几次都惹的所有人大声惊呼,但每一次都是有惊无险,仅仅用了三刻钟,巨大的水轮就给牢牢固定在了河堤边上。 岸上一片欢腾,又过一刻钟,一个古古怪怪的大家伙稳稳竖立在刀莱河边,与斜对面那台“真正的水车”遥相辉映。 随着两百年朗阿寨的第一位巫士阿苏措踩下第一脚踏板,水车成功运转起来,当第一筒水落入水道,欢呼声响彻整座朗阿山,阿哥们争先恐后往河边挤想要去踩水车,生怕轮不上,阿朵们则拥在一起大声为他们助威,所有人都在笑都在叫,好些人都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更有年长的老阿妈虔诚地爬行到引水渠边,想要喝上一口刀莱水…… 更多的人接二连三地匍匐于地,流着泪含着笑亲吻大地:感谢上苍!感谢朗玛神! 一位大嗓门的阿叔大概是无处宣泄胸中的澎湃之情,冲着头顶的朝阳四面的群山举起双臂,大吼一声“朗阿山上来了水啰”,马上就有人往下接,“脚踏水车送入田喔”,吼声很神奇地有了一点点山歌的味道,咐和声四起,大家一起开口:“送入田喔送入田”,这一回,干脆变成了“凤冠花开节节高”的调子…… 接下去,一个好嗓子的年轻阿妈放开歌喉,引吭高歌:“朗阿山上来了水哟,脚踏水车送入田。” 所有人笑着跟调:“送入田!送入田!” 年轻阿妈又唱:“年年都有好收成哟,家家户户仓房满。” “仓房满!仓房满!”众人再次跟着一起吼。 再然后,就变成了男女老少大合唱: “朗阿山上来了水哟,脚踏水车送入田。年年都有好收成哟,家家户户仓房满,仓房满!仓房满!……嗬嗬嗨!” “节节高”歌调的特点就是反反复复的咏唱,一次更比一次快,于是,同样的调子同样的歌词,被他们反反复复“吼”了三遍,一遍更比一遍快,一遍更比一遍激昂,到最后感觉嗓子都被调子带着在“跑”,一口气赶下来,好似气都要缓不过来,却宁死都要一边跺脚一边吼……管他嗓子好不好,管他会不会跑调,所有人都加入进来,随着最后一个“嗨”字收音,全寨子老老少少相顾大笑。 震耳的笑声当中,阿苏南双手捂住脸:尼玛,尬唱什么的,今天算是亲历了一回,太不好意思啦! 不过话说,吼的好开心,而且寨子里的阿爸阿妈们都好有才,现编现唱,还朗朗上口,夷家山歌就是这个样子来的吧?……妥妥的民间艺术家啊这是! …… 这一年的夏天,朗阿山上,刀莱河边,一共竖起了六架人力水车,其中两架在朗阿寨,而在此之前,巫力水车也已经安装完毕并成功送水。与此同时,迫于乌衣神庙栎神侍的强硬高压,朗阿寨的乡邻们相互间置换了田产,不能说完全公平,至少做到了各家都有受益。 这一年的夏天,也果真如老人们所言,整个后巫夷都雨水稀少,干旱如瘴雾一样在山间漫延,最糟糕的地区产量只及往年的三成。所幸朗阿寨不在此列,他们的损失非常小,只减少了半成,而今年寨子里家家户户都有额外收入,这点损失还担得起,人人都说若不是脚踏水车来的稍迟了一点,说不定打出来的粮食不减反增。 多亏了巫士大人!多亏了脚踏水车! 此后半年,脚踏水车由朗阿寨刀莱寨迅速往外扩散,在后巫夷遍地开花。 待到来年三月,朗阿人又一次踏上前往乌衣寨的山间小道,所过之处,每个寨子都增添了一道唤作“朗阿水车”的风景。落脚的寨子更是挪出木楼,备下好酒好菜,殷勤款待朗阿贵客……从朗阿到乌衣,朗阿人再也不用一路都睡营地了。 ……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朗阿寨,地里的庄稼成熟在即,寨子里家家户户都在为秋收紧张备战,而阿苏南和他的家人们,也正在满心期待着秋祭天的到来。 ※※※※※※※※※※※※※※※※※※※※ 简直被你们打败了,昨天本九真的面壁去了,虽然面的是电视壁,但确实有思过喔…… 关于阿苏南的金手指,可不仅只一个魂力,这样讲吧,在他之前,巫夷只有“三个祖巫”,在他之后,巫夷就有了“三个半祖巫”! 嘿,做啥只是“半个”祖巫?因为他连巫力都没有呢…… 一个没有巫力的祖巫,不得了吧?! 主要是阿苏南没有师傅,也没有随身带着个“高人老爷爷”,所有的一切都只有靠他自己慢慢摸索,如果是整本一起看的话,问题应该不大。本九也是最近才意识追文和看整本不一样,无意之中搞了个大悬念,貌似会影响到看文体验,干脆就提前剧透了,算是给一路陪着阿九的小伙伴们的福利吧^_^ …… 明天是第一卷 的最后一章,又是一个大长章喔,阿九准备了50个小红包送给小伙伴们喔(我们是小门小户,红包虽然小,但我们关起门来一样可以热热闹闹嘛^_^) …… …… 谢谢依依然然的地雷,抱住亲一个,么么哒~~ 依依然然扔了1个地雷 …… 谢谢salan和“这就是个坑”(怎么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啊?)的营养液,爱你们喔^_^ 读者“salan”,灌溉营养液 读者“这就是个坑”,灌溉营养液 第43章 雏鸟试飞 在众多乡邻眼里,阿苏家今年特别得神看顾——长子阿苏措巫力觉醒,成了了不得的巫士;幼子弄出笔墨在先兔丁在后,又得到那些个巫士大人的喜爱,帮家里挣下大钱;因了这一双出众的儿子,一家人都要迁往人人向往的乌衣寨去讨生活;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明明一样都是天干,偏他家的收成看起来都比别个家要好很多……桩桩件件列下来,寨子里的邻居们连忌妒之心都生不出来了。 不过大家最最关注的,还是最后这一条,毕竟跟自家也是息息相关不是。而这,正是小小阿苏南送给乡亲们的最后一个礼物。 阿苏家有农田十六亩,听上去不少,且不用交租不用交税,按理说足够一家子衣食无忧了,但现实却是,每一年的收成都不够吃,必须要靠打猎填补。原因嘛,地力薄是一方面,耕种方式又是一方面——春天粗粗翻过地撒下种子,偶尔上点肥浇点水除除草,只等着秋天收割,如此这般能够种出多少粮食?倒不说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