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找了家食坊要了一碗面条,凤官儿不知所踪,吃完面足足等了两个钟点,这家伙才露面,说姗姗来迟都是客气,简直就是严重迟到,都赶旷工了。气的阿苏南好一通数落,这家伙态度贼好,一声不吭,闷头赶路,一副虚心接受训导的样子。 这样一耽搁,找到阿爸阿妈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 浅山地带夹在两个坝子之间,长逾八百里,一半是丘陵,另外一半也不高,最高峰仅止两千六百米,用巫夷的标准是名符其实的“浅山”。发源于后巫夷的大邬木叶河,流经垅关坝子之后进入浅山地带,河面一下子窄了一半,河水又深又急,加之河中礁石林立,寻常木船无法通行,巫士可以高来高去,而普通人,就只有一步一步走过去了。 好在浅山地带能够作为农田的土地几乎都被开垦殆尽,当中还夹杂着好些个巫药园子,山林远不及后巫夷密实,车马道上更是行人稀疏,从凤官儿背上看下去,一目了然。 阿苏南很快找到阿爸他们,落地后自是一番惊喜,听说距离下一个落脚点还有一段路程,他也没功夫叙闲话,想着能省一步是一步,即刻就要带着阿妈阿朵先行一步,谁成想…… 凤、官、儿、不、干! “我又不是马车,我不要带别人!” “凤官儿,她不是别人,她是我、阿、妈!” “你阿妈也不带,我只带巫士。” “呵,我是巫士?” “你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哪里都不一样。” …… 跟只中二期的破鸟简直没道理可讲,阿苏南差点没给它气死,偏他还拿这只破鸟完全没撤,此时此刻,真真是万分想念传说中的主仆契约——去TNND平等,这混鸟就是欠教训! “好吧,那你现在马上回月街去,我跟伊落说我还你自由,从今往后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做啥就做啥,全都跟我没干系……”小少年也是有脾气的,终于发火了。 这下子破鸟又怂了,耸着毛,缩在枝上,一副任打任骂就是不听话的怂样,阿苏措连带阿爸阿妈都给它逗的憋笑——他们虽然不清楚这两只吵架的具体内容,但看刚才两个鸡飞狗跳……呃,不对,是鸟飞崽跳的情形,加之阿苏南时不时冒出来的几个字,都猜到是凤官儿不愿意载他们。 没人觉得有啥不对的,凤隼,神鹰呢!不愿意载他们不是很正常吗! 最后还是阿哥出面调停:“要不凤官儿把马车上的货物带走一些,挪出位置给阿妈她们坐?” 破鸟的小眼睛一下子亮了…… 半刻钟后,凤官儿独自上路,这货力气大,把整个马车的货物都背背上了,跟它的“名义主人”讲了一声在落脚的寨子碰头,“嗖”的一下就没影了,跑的贼快。 阿苏南气恨恨地盯着它消失的方向,好一阵才想起问阿哥:“做啥你们买了弄个多的物事?” 满满三大车呢,就算凤官儿带走一整车,还剩两车,更别说每个人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包袱。 阿苏措摸摸鼻子,很无奈地从头说起。 话说阿苏措自当日乌衣食坊一别,先是回凉水坊睡了一觉,翌日赶往西河湾。 虽然从月街到西河坐天车只要一个钟点,自认家底有限的阿苏措还是省钱为上,选择了最实惠的出行方式:租用巫马。天车走巫阵,耗时一个钟点,资费二十五个银毫;巫马走车马道,耗时六个钟点,资费两个银毫,不及天车的十分之一。 两个银毫相当于两百个银角子即两万枚铜钱,对普通人来说也是天价。所以银毫这东西只在巫士当中流通,普通人中也就只有大商号进行大宗采买的时候会带上一些便于结算。 原本一切都挺顺利,阿苏南在西河湾等候一天,楼船按时抵达,他在码头顺利接到家人,打算在西河休整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上路。谁成想刚一见面所有人就异口同声,强烈要求在西河湾逗留一天,只因他们想要采买货物,带到木关河滩去贩卖! ※※※※※※※※※※※※※※※※※※※※ 通知,从今天开始,更新时间改在每天10:00准点更新 早晨事情太多,每天都急慌慌很赶的赶脚,干脆推迟半个小时,多给自己一点时间磨磨蹭蹭^ - ^ 昨天毛有点不顺,多谢小伙伴们顺毛哈,报告现在毛已捋顺,满血复活中…… …… 谢谢大家扔雷顺毛! 21028016扔了1个地雷 Albertus扔了1个地雷 打死也不说扔了1个地雷 …… 也谢谢大家的营养液! 读者“秋香哥哥是秋不臭”,灌溉营养液 读者“迟钝光线”,灌溉营养液 读者“读者之中”,灌溉营养液 读者“dasdassfa”,灌溉营养液 读者“titizhu”,灌溉营养液 读者“司允”,灌溉营养液 读者“兰”,灌溉营养液 第60章 邬赫一家 原来当日萝苏家赔偿了三百个银角子,阿苏措很大方地拿出二十个,给船员添了两道菜再给半船船客都添了一杯酒,又给三个朗阿来的小阿哥每人二十个银角,青阿叔五十,余下的请青阿叔带回朗阿寨交给管事阿叔,说是接济一下寨子里的贫苦人家……总之就是一个没留,全都撒了出去。 青阿叔自觉受之有愧,几个小阿哥也很懂事,看巫士大人急着赶路没有另生事端,等到阿苏措前脚一走,后脚他们就要把银钱退还给阿苏阿爸,阿苏阿爸自是不肯收,还教训他们说这是萝苏家的赔礼钱,断没有自己拿走的道理,几个人这才做罢。如此一来,所有人手上都有了银钱。 船上日子枯燥,勐扎勤走南闯北是个故事篓子,闲来无事大家都喜欢听他摆说闲话,当听他讲说西河湾的货物运到木关河滩最少都有一两成的利,一个个即刻动心了:一成的利,二十个银角就变成了二十二个,两个银角就是两百钱,平日里哪有这等好事? 于是船到西河,所有人都要跟着勐扎勤去采买货物,看着眼巴巴盯着的自己的一双双眼睛,阿苏措还能说啥,于是就有了阿苏南看见的装的满满当当的三辆马车——每个人都有收获,阿苏家采买的最多,因为阿爸阿妈手上的银钱最多。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雇了三辆马车上路,一辆装载货物;一辆是阿苏措这些年陆续置办起来的家拾,阿妈阿爸既舍不得送人又舍不得贱卖,非要运回乌衣去;剩下一辆则是勐扎父子的货物,用他们的话说,虽然此行本不是为了做卖买,但既然走了这条道,空着手着实是不应该。 然后,大家放着马车不能坐,一个个跟在马车后边走,身体疲惫,心头却是畅快,正所谓“痛、并快乐着”……而阿苏措堂堂一位巫士,竟然跟自家阿爸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