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微弟子齐声应是,在陈红烛带领下返程。
子夜文殊从地上摘下了什么东西,然后站起身,带着依依不舍的青崖书生们离开。
纪辰看着子夜文殊,喃喃道:他没什么要对宋兄说的吗?
他当时按宋潜机的安排,将装满千渠沃土的盒子交给对方。那时候他就觉得子夜文殊过于冰冷,情绪内敛得不像真人。拿到盒子后,即使懊悔、愤怒、痛苦也只说了两字。
跟这种人打交道,想来十分辛苦。
子夜文殊与孟河泽擦肩而过。
孟河泽余光一扫,注意到他手里的东西,忽然抹干眼泪站起身:这个季节,该准备收麦子了。
纪辰: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回千渠收麦子!
纪辰一把拉住他衣袖:我不信,你定要去西海当魔头,宋兄会不高兴的。
纪辰心想,你要是敢去,我就画个困阵,咱俩一起困死在擎天树下等宋兄。
一年、十年、一百年、千年万年只是擎天树寿与天齐,他们却活不了那么久。
如果白日飞升就要去一个没有宋潜机的世界,那不如在擎天树下化作枯骨。
却听孟河泽道:他一定还会回来。
你怎么知道?纪辰怔然,不可置信地问,你看见了什么?
孟河泽骄傲地抬起头,在纪辰和其他宋院弟子面前,从未感到如此优越。
他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摘了什么东西,炫耀地向众人展示:你家擎天树,能开出土豆花?
淡紫色花苞在他指尖绽放,犹带一滴晶莹露水,与宋院花园中的一模一样。
这是土三的花,登闻雅会前夜,师兄便送这朵花鼓励我。那是很久之前,那时候我们还在华微宗外门打工
宋院弟子围着他,眼睛发亮地听他讲故事。
其实那夜宋潜机送出的土豆花有两朵。按理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孟河泽始终没有提起另一朵。
千渠弟子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只有卫真钰站在人群外,闭眼仔细聆听树声。
金色树叶沙沙摇曳,起伏如海,像暗合某种规律的乐曲。
四周人声渐渐淡去,唯有乐曲在他耳中回响。
他出身世家,略通音律,此时只恨自己没有刻苦钻研过音道。
不然他一定能听出更多。
我听不出来,总有能听出来的人!他忽然睁开眼,四处奔走,在人群中横冲直撞。
人们不知道他在找什么,以为他大受刺激,陷入疯癫。李次犬和祝胜喊着卫王,试图拦下他。
直到卫真钰遇到一个荆钗布裙、怀中抱琴的蒙面女子。
他走到对方面前,暗含期盼道:
你是不是也听到了?这首曲子在说什么?
他没有说出对方的名字,他也没想到自己跟此人还有平和对话的一天。
可是茫茫修真界,谁的音道造诣还能比此人更高?
他怕对方不告诉他,更怕对方说没有,一切只是你的幻觉。
月圆之夜,魂归来兮。抱琴女子脚步不停,目不斜视,从他身前经过,你们若想接回他,不如去打造适宜魂魄寄居的法器,八月十五来碰运气吧。
魂归来兮,魂归来兮!卫真钰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冲击,头脑阵阵发晕,一时不察让那女子走远了,只能大喊:哪一年?
人影杳然,话声伴着琴音从天涯飘来:每一年。
卫真钰望着她纤细的背影,高声道:谢了。
第208章但愿人长久
宋潜机两世为人,却是第一次做树。
以后别人说他真不是人,他都无法反驳了。
他在旁白的陪伴下,努力地练习扎根、抽条、长叶、开花,以及感知外界。
流云路过他,清风吹过他,他渐渐能感觉到头顶天壁传来的温度,以及千渠沃土甘甜鲜美的味道。
真奇妙。
干得漂亮!加油啊宋潜机!旁白专业捧场,魂魄再养结实一点,就可以托梦给外界了!
托梦?
只要对方心里想着你、虔诚地为你祈祷,你借由信愿之力,就可以入对方梦中。旁白说,你可以试试感知信愿,哪处有亮起的金色光芒,就是你能托梦的对象
宋潜机按旁白所说沉下心思,将意识放入千丝万缕遍布大陆的根须中,漆黑视线中霍然亮起一片璀璨金光。
光斑密密麻麻,遍布全世界,令他倒吸一口凉气,立刻关上了感知。
刘木匠到底搞出来多少小塑像?远销海外了?
我还是练好开花吧。宋潜机说。
旧历末年,浩劫降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千渠王舍身合道,化擎天之木,还万物以生机,还人间以太平
朗朗读书声飘出窗外,惊飞枝头梳毛的麻雀。
不一会儿,那些鸟雀又飞回来,见怪不怪地叽叽喳喳,为教室里书声伴奏。
秋高气爽,人也浑身清爽,八九岁的稚嫩学生们念起史书摇头晃脑,竟没一个打瞌睡。
教室后排坐着十余位不穿学服、年轻已经十四五岁的少年郎,也跟着他们一起念《千渠神王本纪》,认真到近乎虔诚。
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年轻人,从世界各地不远千里来到千渠学院,经过考试插班进修,被称为游学生。
书念完一段,教书先生照例询问感想。
我以后要造一座不用灵石也能飞的大船,飞到大陆尽头去,亲眼看看擎天树。
我要织出最保暖的衣服,让普通人穿上,抵御雪原的风雪。
我要带上千渠的泥土,给擎天树多多填土。
游学生们听得忍俊不禁,小孩的想象力果然不凡。
但飞行法器如何不靠灵石驱动?凡人进入雪原就会被冻死,如何渡过恐怖的裂冰渊呢?
只见一贯严厉的教书先生竟缓缓点头,没有斥责他们异想天开,温和鼓励道:很好,相信你们能创造未来。
游学生们面面相觑,心中不约而同地感叹:这就是千渠啊。
千渠,千乘之都,四大洲的中心,奇迹诞生之地。
凡人制造出的火器、织机、农具远销各地。据说千渠灵石矿场里,已经装上了一种蒸汽驱动的机器,便是千渠第一工坊的凡人制造的。
宋王合道十年,千渠郡飞速发展,修士与凡人的界限早已模糊。
大家再拿出《千渠史》第一卷下册,翻到赵家仙官增税那章。教书先生轻咳,压下满堂兴高采烈的议论声。
游学生们见气氛变化,立刻正襟危坐
千渠人从不逃避以前的苦难和血泪,相反他们学习苦难,珍惜和平。
书还没念,忽听楼下传来一阵喧哗,教室里六十多颗小脑袋蠢蠢欲动,止不住向窗外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