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所以早早有所准备。 “既然成熟了,那就采摘,等摘出来称一称,看看半亩地能有多少斤产量。” 只等纪炀一开口,农人马同峰已经跃跃欲试了。 现在他每天醒来都是笑醒的,谁让自家的菜长得那样好,看了心里自然美得很。 马老爹还说,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见过芥菜能长这么高长这么快。 长得高其中好处自不用说。 长得快又有另一件好处,那就是不占土地,收获之后,甚至可以继续种东西,土地利用率也就提高。 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顶顶好的事情。 有知县点头说收获,六家人齐齐行动起来,各家脸上都是喜笑颜开的。 别看这次收获的只是芥菜,以后收获的就会是麦子水稻。 他们这次成功的意义非常大! 当然,这是知县大人告诉他们的,知县大人还说,他们六家为了试验肥料做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以后有什么好事,定然会先想到他们。 有了这话,六家恨不得现在就去再种一亩地。 既然收获,肯定还要大张旗鼓地来。 纪炀有意推广肥料的使用,就不可能让这事悄无声息进行。 当初在县衙门口召集试验的农户,目的也是打响名气,一路看来,他的选择也确实没错。 现在芥菜还没收获,就已经有不少农户心心念念盼着肥料也到他们家。 于是扶江县县城里,便有捕快敲着锣告诉众人。 施了肥料的芥菜要收获了! 大家快去看啊! 到时候当场称重,对比一下往年的收成! 一听此话,不少乡亲甚至放下手里的活计去围观。 这可不光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 只要能让粮食增产,他们做什么都可以的! 再说,这件事在扶江县已经是沸沸扬扬,多少人都等着看最终产出的结果。 这个结果,决定了他们对肥料的态度。 更决定了对知县的信任程度。 纪炀听着平安来报,约莫知道外面的风声,知道气氛渲染的已经差不多,笑道:“走吧,咱们也去看看。” 最近一段时间里,衙门罕见人员这样整齐。 纪炀来之后,大家似乎不自觉开始忙起来,而且忙得都有成效。 县尉那边带着人一起挖池子,已经初现雏形,不日可以完工,最重要的是,他们衙门一分钱都没花! 连材料钱都是知县好友出的,甚至连找人帮忙付些散碎银子,这钱都不用衙门出,也不用知县大人出。 看来大人跟那好友的关系真是没得说。 此生若有这样的好友,那也值得了! 纪炀听到这话只觉得脸色古怪,好像也行? 县丞则带着捕快在各家查看种植情况,六户人家里,大多数都选择种芥菜,因为这个时间种这东西刚刚好,而且收获还快。 只是没想到,收获比想象中更快,也算意外之喜。 反正玉县丞按照知县大人的意思,把每个阶段的情况都记下来,以后其他乡亲们用肥料的时候也有个参考。 这事并未瞒着周围乡亲,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新来的知县大人,从来到扶江县的第一天起,就在为他们考虑,就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东西。 纪炀自然带着小厮两头跑,有他这个定海神针在,基本不会出问题。 但大家各自忙事情,极少一起出去办差。 可今日不同,今日种的菜都要收获了! 他们肯定要去! 眼看这晴空万里,纪炀带着衙门一行人热热闹闹前去收获成果,还带了个秤砣,到时候方便称重。 谁料他们走的时候,没事来蹭饭的小姑娘怯生生看着。 纪炀一回头瞧她,今日怎么就她自己,她哥呢? 平安见此低声道:“小姑娘的哥哥没事去帮人摘果子换食物,他出去的时候就把小姑娘放县衙。” 纪炀听此哭笑不得,只觉得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还真是机灵,知道妹妹放到衙门肯定安全,中午他不回来,妹妹也饿不到。 只是今日他们出去的时间长,把她这个三四岁的孩子留着就不妥了。 纪炀想了想,对平安道:“跟衙门附近的人说一声,小孩回来就告诉他,妹妹我们带着了,让他不要着急。” 再怎么样,他也不能看着这么小的小孩子自己待着,说不定还要饿肚子。 等平安抱着小孩,纪炀还是想笑。 幸好这是个偏僻的村落,否则出去办差还带个小孩,像什么样子。 不过纪炀倒是对她哥哥刮目相看,自从自己过来,一直让他俩跟着吃饭,从未说过什么。 可小孩还是去帮人摘果子换东西,是个有志气的。 他们这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殊不知从南边官道上缓缓驶来一辆马车,这马车看似朴素,但下盘极稳,瞧着轮子就知道平稳得很,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马车的侧边隐隐刻了个林字。 平日县尉等人要是在南郊挖池子,必然会来报一声。 可惜这会他们全家出动,根本不知道这辆马车已经进入城门,往空无一人的衙门驶去。 一双葱白般的手指轻轻拨开车帘,好奇地往外张望,声音活泼灵动:“哥,这就是扶江县啊,怎么城门口连个守卫都没有。” “路上也没人。” “衙门也没人?” 第11章 七月十九中午,晴空万里,扶江县城里一大半的人都在马同峰家菜园附近。 所有人都看着绿油油的菜地兴奋。 芥菜大家都种的,但从未见过长势这样好的芥菜。 这样的菜收下来,不管是炒着吃,还是做榨菜,那都是极好的,就马同峰一家种了半亩地左右,估计就够全家吃的。 如此大丰收的场景如何来的,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一样。 那就是为有土化肥! 知县大人亲手制作的化肥! 整个县城的乡亲都以务农为生,看着这样的场景,口水都要流下了。 方才那五家的菜已经收完,每一家的重量都十分惊人,反正比他们平时自己种的产量多了至少快一半。 快一半啊! 这是可以让所有伺候庄稼的人都兴奋的数字。 那五家各有参差,最差的那家应当是前段时间跟打架,不仅浪费了很多粪肥,还把一部分化肥用在庄稼地里。 他家用的化肥少,产量自然低,大家心中有数。 现在就剩最后一家还没称重,也就是伺候菜地最仔细的马同峰家。 马同峰跟马老爹对这块菜地格外重视,远远看着就知道比其他五家产量高。 可到底高多少,还是要称重再说。 扶江县的乡亲们有预感,这会是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