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小知县 > 分卷阅读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4(1 / 1)

饱,又听到外面有吹打乐器声,便知道是扶江县特有的民俗游火龙。 一般是当地有声望的老者筹办,十分热闹。 百姓们把收获之后麦秆稻子秆捆绑起来,扎成龙的形状,约莫九米长,有六个人手举竹竿撑起龙形。 这六个人便是游火龙队伍的主要成员,前面走着吹打乐器之人,后面则跟着来凑热闹的百姓,还有提着水桶以备不时之需的人。 队伍从城门口出发,沿途一路各家各户都能点燃香火插在龙身上,口中喊着岁岁无忧,喊着五谷丰登。 等县城游过一圈,那龙身上已经是星星点点,如果上面香火多的话,远远看着便像火龙一般,再把火龙放到县城的河水当中,这游火龙便结束了。 中秋游火龙,便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天下间百姓最朴实,最诚恳的愿望了。 如此热闹的活动,衙门众人自然也要参加。 这会约莫亥时,正是游火龙的时间,听着乐器声靠近,衙门大门已经打开。 外面的火龙队伍也刚好到。 带着火龙的老者见到纪炀,笑着道:“还请知县大人点上头香,咱们的火龙就能腾飞了。” 这自然是吉祥话,纪炀笑着点起点了香火,郑重插在龙身上,算是点燃今年扶江县春节的头一炷香。 在纪炀看来,这不算封建迷信,更像民俗活动,代表了百姓们的祈愿而已。 毕竟谁也不会觉得游过火龙之后,就可以在家躺着睡大觉,不用管田地,自然陪着热闹。 看到知县大人点燃头香,百姓们下意识欢呼。 他们是真心实意想让知县大人点头香,原因自不用说,不少人户已经渐渐用上头一批制作的化肥。 那好处甚至是肉眼可见的。 虽说刚用上化肥的地,最快也要等十月底才能收获,但不妨碍他们充满惊喜。 更不妨碍对新来的小知县充满期待! 至于为什么叫小知县。 谁让他年纪实在小啊! 当然大家只是私下喊喊,以至于纪炀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外号! 纪炀在众人簇拥下,跟着游遍整个县城,他们县城地方不大,人户不算多,可走到最后,队伍也有好几百人,估计住在县城周边的百姓们也过来凑个热闹。 从汴京来的滕显主仆像是做梦一样。 这是纪炀? 真的是纪炀?! 不过他们两个还是跟着队伍一起游火龙,好像还挺有意思的? 只是周围对纪炀的夸赞,让他们浑身不自在,总不会是纪炀花钱让他们夸的吧? 纪炀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 最后看着火龙放到河水当中,听着周围百姓此起彼伏喊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万事顺遂。 再有天上的圆月相伴,纪炀心里的想法更加坚定,百姓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一定会! 第19章 中秋节后入秋分,年景无忧迎丰收,这是句农家人耳熟能详的农谚。 意思是中秋过后便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接下来便迎来收获的季节,大部分农作物在这个时节可以开始收获。 东边的水稻,西边的小麦,已经陆陆续续到收割的时间。 接下来这半个月里要抓紧抢收,如果收割时多雨水,不仅对农作物收获不好,后面的晾晒更是容易发霉生虫。 所以要趁着天晴赶紧收割粮食。 粮食的长成殊为不易。 拿麦子来说吧,播种之前提前三四天翻晒种子,这样可以保证播种下的出苗率。 等种下去,担心雨水不够,麦子长成率不高,可雨水过多,种子又会闷在土里沤烂,更是长不成。 好不容易长出来,病虫害又来了,若遇到害虫多的年份,一夜之间就会遍地枯黄。 麦苗长出,还要瞧这些麦苗长得整不整齐,壮不壮。 麦子抽穗,既要防虫,还要防鸟,更要防旱涝,这个时间天气热一点,阳光充足,麦粒就更饱满。当然,不下雨也不行,否则又是旱灾,粮食必然减少。 终于熬到麦子收获,还盼着收获的十天半个月里,一定不能有雨。 谁都知道有雨水凉快,可他们宁愿顶着大太阳收割,把麦子收下来,打谷,晾晒,保证粮食晒得足够透,囤积的粮食水分少,就不容易生虫。 讲起来都如此复杂,更不用说播种之前的耕地,耕牛不足的时候,则有人力来做。 古代的耕地,大部分都是人牛同耕,意思是大部分的耕地,都是人代替牛完成,这也是古代耕牛如此珍贵的原因。 地里厚实的泥土要不断翻耕,其中汗水可想而知。 这么辛苦地劳作之后,麦子终于可以磨成粉,做成饼子,面条,馒头,吃到人的嘴里。 一步一汗水,一步一艰辛。 了解了他们的辛苦,就能明白现在的喜悦。 但即使秋收如此重要,纪炀去各个村子查看化肥情况的时候,各家都抽出种田最厉害的人来跟知县大人一起翻看化肥的情况。 纪炀在中秋过后,安排好衙门里的事,便带着玉县丞,两个捕快,还有小厮平安一起去扶江县五个村子查看情况。 既是看看各村制作化肥的进度,也要了解秋收情况。 县城附近的三个村子,马家湾,玉家湖,三江村的已经去过了。 现在的上集村的情况也了解得差不多,等再去最后的凌家湖,差事也就办完。 几个村子的问题大同小异,纪炀早整理出一本册子,化肥的各种情况都有标注,只可惜村里都没有识字的人,否则把这些册子抄录几份留下来,很多农人不会那样为难。 所以纪炀在的时候,定是知无不言,几趟下来,别说他了,跟着的平安,玉县丞,捕快卫峰卫蓝,也成了解答问题的好手。 了解的情况里,各家从八月初五左右开始动手制作土化肥,如今八月下旬,各家化肥基本都能用了,现在已经用在各家菜地上面,估计不久就能看到成效。 纪炀不是一定要在秋收的时候打扰他们,而是秋收过后,很快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耕作。 提前制作好化肥,接下来的种植便会事半功倍,现在就是要抢时间,各家早点学会合理使用化肥,那接下来的增产必然有他们。 同样的辛苦,却多了回报,谁都愿意的。 所以各个村子只有欢迎的份,秋收累,做肥料累,可想想之后的收获,什么疲惫都没了! 纪炀从上集村出来,不少村民自发过来送,看向纪炀的眼神根本不像看什么官老爷,反而像是看神农转世的神人一般。 毕竟田地施不施肥,真的是两种样子,他们越做化肥,动力就越足。 不过各村里的问题也比较多。 其中最严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