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这种事都顾虑周全,好像没什么不好的。 祭拜兵士,更是让人心生敬仰。 至于厚着脸皮,没事就要提官学,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若每个知县都能做到如此这般,要个官学又算什么。 陛下知道了,都要赏赐他的。 众人一时沉默,常平使跟布政使两人让其他人退下。 情况他们大概清楚,接下来便是商议此次巡查怎么评定的事。 对比前两个县城,那两个只能说没有什么大错,但也没什么功绩。 来到扶江县,却是格外不同的景象。 他们所闻所看,全都让人震惊,许多东西纪炀甚至没写到公文里。 别人的公文多数会夸大一番。 纪炀这边反而要压一压,否则显得不太真实。 天下间唯独他了。 这会让其他人离开,他们两人要好好商议。 这一行人当中,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纪炀的家世,更因如此,所以心里的震撼要比旁人多得多。 布政使率先开口:“纪炀此时不简单。” “都说富贵人家的子弟更娇气些,他怎么不同?”常平使一时疑惑。 布政使却道:“他母亲早亡,母亲家族也早没了。他父亲伯爵老爷侧室强悍,母家又得力。” “如此的处境,他像个外人。” “也难免会以后这样的性子。” “估计离开汴京,这才有机会施展拳脚。”常平使叹气,又看向同僚。 他这位同僚家族都在汴京,虽是自己副手,但他依旧客气。 “不偏帮任何一方,把此事原原本本呈上去可好?反正潞州离汴京这样远,那边的手也伸不到这里。”布政使虽是询问,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不管汴京到底如何,跟他们这个偏远小州没什么干系。 他们也不忍让这个良才埋没,更不会用这件事去讨伯爵府的好。 一个权势日渐没落的伯爵府,是比不上有如此身份,又如此强干的能才。 说不得,以后还要靠纪炀帮扶。 两人对视一笑,对扶江县的事情已经做下决断。 同样还在做决断的,还有外面的两个书生模样打扮之人。 他们两人站在扶江县新修官学门前, 官学主体大致完工,里面的桌椅书柜还未安置,所以大门也没关,扶江县民风淳朴,门关不关都行。 个子稍高那个浑身透着不满,抱怨道:“这就是扶江县?知州大人还想把我们调到这里来教学?” 稍矮那个则拍拍新修的官学:“你看,这官学不是修得还不错,虽说房屋少了些,但用料都不错。” “之前知州大人还说,他们官学还没修,可能要到年后动工,如今看看他们早就有准备了。” “你愿意来这里?没看到穷乡僻壤,最近是发展可以,但跟潞州城官学比,差得太远了。” “说得也对,可那边官学,夫子们排着队想去教学,可这里却无一人。”稍矮的夫子笑道,“在那边我也只是个候补先生,还不如来这里试试。” “你倒是豁达,可此地知县买官得的官位,做个知县也是到头了。” 这两人便是知州安排随行的夫子,让他们先看看扶江县。 如果这边巡查的结果还算满意,那开春后潞州便拨钱过来修官学,两人也会被派过来当夫子。 两人跟着走了一圈,自然知道,扶江县的政绩确实不错,此处也适合修官学。 可太穷了。 跟其他地方比,还是穷。 不过稍矮的刘平原夫子显然已经认命,甚至自得其乐,开始跟同僚分院子。 “其实想到那些在府衙上冬课的百姓,教学也有动力。” “当然,能留在潞州官学自然更好。” 虽说他们目不识丁,但他们都想学,这对一个当夫子的人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 两人说话间,只听官学大门有所响动,等他们出门,便看到纪知县走了进来。 进来之时,身后的捕快还抬着桌椅等物。 纪炀见到他们,面上带着惊喜:“长官们辛苦了,竟然已经到了此处。” “不用叫我们长官,我名叫刘平原,称一句平原即可。” “原来是平原兄。”纪炀笑道,另一人并未介绍,纪炀拱拱手,算是见礼。 另一边则继续招呼手下搬东西进来。 纪炀继续道:“官学刚修缮好,许多东西都未备齐,不少东西想买,也有些无从下手。” 刘平原回道:“官学的东西极为琐碎,确实不好购齐。” 他们两人说话,另一人已经离开,不过刘平原还是说道:“像这书柜,就太小了些,而且支撑不够。” “如果是小孩子在这,容易有危险。需得下座沉,上面轻。” 等纪炀跟刘平原从官学出来。 刘平原已经一口一个纪贤弟,喊得极为亲热。 没办法,谁让结交纪炀这人,实在有意思。 这样豁达的官吏,他还是头一次见。 不过纪炀带着刘平原,迎头碰到常平使跟布政使。 这两人可不好糊弄,对视一眼,便看出来,纪炀已经知道这是随行夫子,提前来拉关系了! 还真是,真是没法说! 他们知州大人临行前的吩咐,还真没错! 他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点。 这也是,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功底,又怎么会在短短时间里,把扶江县发展的这样好? 纪炀忍不住笑,没办法,没让他们什么都没有啊。 如今粮有了,田地还在开耕,精神建设也要更上。 没有学校,总觉得缺点什么。 如果说他做的那些,是让大家尽量衣食丰足,但知识文化,才是一个地方的根基。 就像此地是兵士后人建设一样,就算那些兵士们都不在了,此地也有尚武之风。 这股精神气,即使看不到摸不着,依旧存在,依旧在某时某刻影响这片土地的百姓。 巡查到第六日,已经差不多了。 潞州而来的官员们,甚至已经习惯此地百姓来衙门听冬课,或者谁家鸡丢了,猪走了,让捕快们帮忙找找。 找到之后再送个鸡腿猪肉过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白救了。 更习惯此地小孩并不惧怕官员,遇到他们知县大人,还亲热过去讨糖吃,还会顺嘴问一句:“知县大人,我明年也能去上学吗?” 看来纪炀平时没少提学堂的事。 他在汴京是个不爱学的,怎么到了地方,反而开始劝学? 这两位大人下意识想到伯爵府,不由得叹气,拍拍纪炀肩膀:“真是苦了你,若非如此,你也不用。” 不用买官。 纪炀知晓布政使大人话里未尽的意思,笑道:“也并未真的辛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