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间,秋收已经结束,今年扶江县粮食增产并不算明显,但也比去年上涨十斤左右。 可均产远远超过潞州城平均值。 不仅如此,因为耕地面积扩张,总体的产量也上去了。 现在算起来,早就不是扶江县垫底的县城。 如果算上税收,只怕还要在潞州十几个县里排名往前靠一靠。 没办法,谁让他们扶江县三个作坊,就像三个擎天柱一般支撑扶江县的商税。 交田税之时,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的税收也一并送去。 葫芦作坊交税三百九十八两。 香粉作坊四百六十两。 最后的化肥作坊山泽税为七百二十四两。 另有店铺零散商税十一两。 不知道这么多银子,够不够宗室子弟的一身衣裳。 最后田税,折合银子一共两千一百四十二两,这其中已经减掉开荒田地田税的一半。 这也是官府鼓励开荒给的好处。 这笔账算下来,扶江县今年的杂税已经快赶上田税收入。 只有在手工业发展繁荣的地方,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连隔壁常华县的田税也是年年压着商税一头。 这还是他们有运河的情况下。 算下来,他们扶江县东边,西边,南边三个作坊,实在起了大作用。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上半年,这些作坊的杂税收入,就会直接超过田税。 两者加起来,足以让扶江县一个下县,媲美许多中县的税收了。 不过今年纪炀并不打算去潞州城,运河修通在即,已经接近扶江县县城,很快便会正式开始修码头。 最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所以交田税这事,还是让凌县尉去。 不过这次纪炀又派了个叫丘益川的小吏随行。 丘益川算是小吏里面最机灵的,之前也办过几件差事,做得还算不错。 这次委以重任,让他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着。 至于年末考核? 那年末了再去! 他的运河比较重要! 相信知州他们可以理解? 岂止可以理解,凌县尉跟小吏丘益川回来的时候,手里还带了知州给纪炀带的土仪,说是从凉西州带回来的。 知州早在七月已经被调回潞州,凉西州也安排了新知州,之前那个知州贬官全家流放,那边的事情终于平了。 潞州知州此次凉西州之行,也让他后年的升迁有了保证。 不出意外的话,后年他会被直接调到汴京,成为中央的臣子,这意义可大不一样。 所以这次心情极好,还给纪炀带了当地土仪回来,丘益川还道:“知州大人说,里面还有一些灌江府的物件,让您看着办就好。” 凉西州跟灌江府挨着,带了些那里的东西也不奇怪,纪炀看了看,凉西州的物产虽说不丰富,但有不少草药都很名贵。 灌江府除了吃食特产之外,还有一尊粉白色水晶盐矿石,看着粉白可爱,小孩臂膀大小,算是很贵重的摆件。 以他们知州的谨慎,能送来这东西,应该在那不算特别珍贵。 纪炀也觉得这个好看,只是自己房间放这个粉粉白白的东西总觉得古怪。 凌县尉笑道:“知州大人讲,以后送给您未来娘子,当个压箱的聘礼都不错。” 这倒是个好的。 但纪炀对成亲这事并没什么渴望。 虽说承平国女子并无不好,可总觉得错点什么,这会提起,也只是让平安把东西收起来。 一些凉西州吃食,便送给扶江县落户最快的几家凉西州编户们。 而灌江府的东西则送到韩家,他们离开故土,必然对这些东西十分想念。 很快韩家派人上门感谢,感谢的东西则是厚厚一沓书,看样子比之前的启蒙书好上不少。 甚至还夹杂了几道题,虽没明说,但明显让纪炀做做看看水平。 要知道外面多少人想求韩家教学都求不到,在纪炀这还有些上赶着的样子。 纪炀自然也不推脱,找时间做了之后再让人送过去。 这样一来二去,虽说不是师徒,但确实教导他许多东西。 官学那边同样如此,有韩家人教导,还挑出七八个学生,准备让他们参加扶江县明年二月的县试。 这也是纪炀第一次主持县试,通过县试之后考生便成为童生。 童生经由知县跟教瑜送到潞州城参加州试,等潞州那边还能考过,整个潞州考过的考生名单送到当地学政手里。 由潞州学政主持参加院试,院试要考两次,还要请汴京学政派人督查。 等两次全都考过,才会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秀才。 后面的考试先不说,只讲县城内的县试。 一个县有没有资格举行县试,要看他们有没有官学,官学里有没有长官。 等正式官学建成,也就有了开县试的资格。 纪炀今年忙了许久,总算把官学落成,肯定会按照要求,在明年二月督办扶江县第一次县试。 这对扶江县意义重大,也意味着他们扶江县学子们这条升学之路已经畅通。 只要他们好好学,自然有光明前途等着他们。 而县试也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样简单,首先,官府会提前贴出告示,告知二月具体什么时候考试。 在考试之前,考生去县衙礼房报名,还要有五人联保,保证家世清白,祖上没有犯罪记录,父母丧期时不得报名等等。 县试连着考五场,主要内容是四书,考经,附加题则是默写本朝开国皇帝的圣谕广训之类。 考过之后,衙门还要匿名造册交给官学里的教瑜等人,让他们评定谁能去潞州城参加州试。 去了潞州城,那又是另外的光景。 之后的先不说,只讲这县试已经十分折腾人。 纪炀感觉,就他们官学的学生们,从二月到现在也不过大半年时间,想要通过县试,估计十分困难。 但县试该办还是要办,让考生们熟悉流程,以后总会考过的。 而且考试这事,还能督促学生进步! 这话说的就有点不知苦了。 纪炀想到自己之前上学的时候多讨厌考试,总觉得莫名心虚。 不过很快就不心虚了,因为韩家已经拟定好县试的几个题目,全都送过来让纪炀挑选。 韩家家主韩潇还说了句:“其实您也可以做做,以您的水平,应该没问题。” 可以,别人做一份题目,他做许多份是吧。 不过纪炀明白韩潇的意思,他确实缺这一块的知识,如今再真正科考是不成了,但内里的学问可以学一学。 这些大儒经典能流传下来,都有原因的。 趁着县里农闲,大多人户都在修整房屋,纪炀要么往运河跑,要么在衙门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