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小知县 > 分卷阅读2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0(1 / 1)

,自然会来帮这边。” 玉县丞口中的知县大人,自然只有纪炀。 徐铭这才发觉,自己好像争宠一样? 这不对劲啊! 好在这事很快揭过,今安县事情渐渐走上正轨。 纪炀扶持的两个县,西边的今安县,东边的文饶县,一边是衙门走向正规,另一边是知县渐渐发挥作用。 这些事情也让他在整个灌江府,乃至灌江城更有些名气。 但纪炀并不关注这些虚的。 现在摆在他眼前的,还是夏收的事。 还有不到一个月,太新县大部分麦田都要收获。 到时候田租,田税,乃至太新县惯有的苛捐杂税都要找上门。 现在已经五月初了,等到六月便是大部分麦子收获的季节。 纵然是种晚一点的官田麦子,他们在七月也会收获。 这是他到太新县后,第一次经历收获季,肯定要格外重视。 更别说,他最近那么多动作,裴刘鲍三家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他之前是用修桥跟裴家钳制住他们,如今修桥也进入正轨,大部分材料也已经购买齐全,自然能腾出手看看如今的太新县。 所以,纪炀现在还是回到“主战场”比较好。 稳定好太新县,他才能更好帮扶周边两个县,有徐知县跟赵大人做事,他其实还是放心的。 特别是赵大人,看他对牧场的上心程度,也就明了了。 纪炀回到衙门,韩潇颇为怨念地看着他。 之前因为怀疑刘地送来的书生有异心,他干脆把四个秀才都给打发了。 太新县的两个回太新县,还到衙门做事,裴地那个拿了他的信件去潞州扶江县。 果然,最异常的刘地秀才,回到刘地之后悄无声息。 看来果然是刘家派来的探子。 但也因为这件事,纪炀干脆把玉县丞离开时放下的一些公务,全都分给他和裴县令。 自己直接去西边收拾牧场! 纪炀走了,他也没办法直接丢下公务。 等于说四月底到五月初这七八日里,都是他在做事! 做事他倒是不怕的。 韩潇不是个懒惰的人。 但明晃晃帮官府做事,实在不是韩家人的作风。 以至于凌县尉跟卫捕头见了,都害怕韩先生直接哭出来? 最后还是凌县尉大大咧咧道:“您一直在衙门住着,就算您觉得跟衙门无关,但别人不这么认为啊。” 卫捕头还补刀:“就是,您就认了吧。要不然,您把事情交给裴县令?” 裴县令算是三家在衙门的一根独苗。 虽然身上差事也不少,但全交给他,那不是把半年来的努力全都给荒废了? 韩潇自然不肯。 他太知道,按照纪炀的想法,以后的太新县是什么光景,怎么会让家乡的努力功亏一篑。 别说把差事让出去了,他还要帮不在衙门的纪炀守好此处。 所以这会纪炀回来,面对的自然是韩潇的哀伤目光。 纪炀轻咳:“衙门一切都好吧?” “还好。” “公务顺利?” 韩潇看过来,让凌县尉跟卫蓝平安也忍不住笑。 知县大人就是故意的!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等坐到厅堂上,纪炀看了这几日的文书,微微挑眉:“已经有百姓想要赎回自己田地,但是三家不允的事发生了?” 韩潇对这事也很重视,点头道:“对,这几家百姓,皆是修桥的人户,修桥一天给两百文,从二月十五开始,到今日的五月初八,但凡有心的人户,已经存了不少银钱。” 在有机械的年代,修桥都是个重体力的活,更不要说古代。 按照官府的规定,修桥修路的官方劳工价格,一直很高。 因为给低了没人愿意来,所以纸面上的价格居高不下,其中河工价格最高,基本都要官府出二百文,民间再补贴一百文,这才有人主动愿意去。 但在古代,官方价格,跟民间价格,实际价格,都是有差别的。 一层比一层的低。 这才是常态,就算泉州那边,也是如此。 可太新县这边,纪炀带着裴家有意坑那两家,价格自然直接按最高的官方价格。 这就是刘家,鲍家肉疼的原因之一。 至于一定要买最好的材料那种,都已经不想再提了。 所以,一个劳役从二月十五开始做活,到五月初八,吃喝住全包,挣多少钱,就能存多少钱。 约莫能有十六两银子,就算家里花销,也绝对不会超过五钱。 等于大部分银钱都能用来赎回田地。 而太新县田地常年被三家把持买走,所以价格一直很低,因为价格低了,他们才能找借口用低价收走。 反正所谓的低价,穷苦百姓也买不起。 如今三家田地价格,都在二两到四两不等,这说的还是上好田地。 要是买他们手中把持的荒地,那价格更低。 他们这些人,手里的地就算荒着,也不会白白给百姓们耕种,实在不是东西。 当然,他们三家也不会轻易卖地。 现在拿着契约找上来的,基本都是当时以抵押的形式买走田地的农户。 买卖的意思不用说。 抵押则不同,基本会以低于货物本身的价格出售,但手头有钱还能赎回来。 前者的买卖是不能赎回的。 当初这三家以为,如此穷酸百姓,怎么可能有钱赎回,所以大多威逼利诱,趁火打劫签署的田地契约,都不是买卖契约,而是抵押契约。 纪炀在太新县走动期间了解到这点,自然会鼓励因为修桥手头有银钱的百姓,主动赎回自己的土地。 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只用交国家的田税,不再交主人家的田租。 从别人的佃户,变成拥有土地的真正百姓,这中间差别自然不用讲。 什么监工,什么主人家,那都不用管! 他们要把自己的田地买回来! 十六两银子,可以买好几亩土地了! 就算二两一亩地,都能买七八亩,认真耕种,也够一家吃喝。 反正手里有田,心里不慌。 纪炀看着韩潇整理出来的百姓诉状,心里安定几分。 好事,大家都开始要田地了。 虽然现在只有十几户人家递了状子,但没关系,只要头一家做成,就会有前赴后继的百姓前来告状。 民意不可违。 纵然汴京皇上都要思索片刻,更不要说此地的豪强。 但这些状子又没那么急,百姓也知道,他们至少要等夏收秋收过了再说。 收获之后,又是新的一季,更是新的开始。 纪炀笑:“不错,再收集一些,人越多,到时候越好办。” 韩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