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小知县 > 分卷阅读2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86(1 / 1)

纪炀眼皮不动,都看出他们的想法。 不过眼看这些人离开,纪炀倒真把官学的事放在心上。 有这的官员把持官学,对此地教学不仅毫无益处,还会打压不善钻研的好夫子。 学校这事确实头疼。 一个县学都很复杂,更不用说下面十五个县的县学。 只是提高民智,教育是根本。 纪炀看着账册,硬生生从修路清塘的费用里划出一部分,用于提高下面县学,夫子们的待遇。 更把即将要进行的灌江府巡查要务添上一项。 虽说他对灌江府已经了解颇深,但不是每个县城都去看过。 只有都去看过,才能知道里面的情况,更知道哪笔钱该花到什么地方。 这事也不算着急,等到汴京派来的官员们到岗之后,再加上灌江城官学考核结束,他就带着人手下面巡查。 随即抽查下面县城,直到所有县都去一遍。 这是个极大的工程,也是不得不做的工程。 看着这些计划,纪炀吩咐平安:“帮我给马儿多喂些饴糖,实在辛苦它了。” 平安哭笑不得,但真的去喂了几块。 马儿能尝出甜味,这是很好的奖励食物。 公务细致又繁杂,好在手边的小吏岳文塞也很好用,他较之玉县丞更活泼些,但也更滑,好在心眼不坏。 反倒是佃户出身,如今是小吏的鲁战,是个极踏实的,他下苦功夫在学字,纪炀很是支持。 岳文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学习玉县丞,玉县丞以前也是流外官,跟着知府大人之后,才成了如今的流内官。 意思就是以前没有正式编制,如今却都做了知县,还在陛下眼前有过名字。 这简直是天下间小吏最最向往的事。 不怪他做事卖力。 当初在右县的时候,以为没有关系,这辈子都这样了,没想到如今有了转机,还不赶紧干活? 纪炀顺手就让官学那些人安分不少,岳文塞更是敬佩。 等到去官学“检查”作业的时候,纪炀抱着挑刺的心,自然让官学的人更是脸色难看。 可惜纪炀名声显赫,这些人根本不敢招惹。 只能拱手听训。 纪炀对夫子们态度倒还好,去年灌江府情况那样乱,秋闱该举行还是举行,也是他们的功劳。 等纪炀让他们重新写今年计划之时,下意识看了眼学政的眼神。 那眼神里分明是愤愤不平,还带了郁郁不得志。 当天晚上,纪炀跟五姑娘,小云中小白鹤他们吃饭时,卫蓝走了进来。 纪炀道:“有情况?” 卫蓝点头:“有的。” 旁边丫鬟十分顺畅给卫蓝拿了碗筷,卫蓝也不客气,跟自家知县,不对,自家知府,不用客气。 不过他坐下,先掏出一封书信给到纪大人。 纪炀见那信封上的名字跟地址,还让五姑娘也看了眼。 “学政?寄到汴京的?” 五姑娘话音落下:“他不是要告状的吧?” 纪炀挑眉:“拆开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把卫蓝拦下的信件直接拆开。 果然是学政笔迹,里面是对他多番诋毁。 从他不尊重读书人,再到他无礼对待乡绅,还把灌江城收回来的土地分给百姓。 甚至下面各县有样学样,如今的人都忘却礼仪,不尊重他们这些有知识有学问的,竟然去讨好那些老百姓? 实在不知所谓。 不愧是没读过书的纨绔,连科举都没考过,果然不懂礼。 自然还夹杂了对林婉芸代理知县的不满,更是百般诉说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几十载,竟然还屈居在纪炀下面。 信里说的没那样明显,还用了很多生僻字,更用了很多典故指桑骂槐。 纪炀好笑道:“幸好跟韩潇学了许多年,否则都看不懂他怎么骂人的。” 纪炀看得懂,五姑娘也不例外,她家什么学识,这信她扫一眼就明白什么意思。 两人具不在乎,甚至让平安帮忙重新封好,看起来像是没拆开过一样。 “寄出去,看看他们要寄给谁。” 说到底。 还是他没考过科举的事,自然跟“清流”的科举人不能沾边。 之前就知道,他这官越大,这件事越会被人拿出来说道。 其实就是借这件事来抨击他。 上面的位置占一个少一个。 他来了,别人就要下去。 自然要想办法诋毁。 这没科举就做大官,确实是不妥之事。 他如今得罪这群酸儒,不定被他们怎么编排,这些读书人的笔可比刀厉害。 以前大家只是在坊间吵吵,然后是朝堂为他吵架。 估计最近一段时间,要用文人文章吵架了。 林婉芸笑:“放心,我哥的文章,绝对能打过他们。” 林家出马自不用说,但那群酸儒们,特别是在御史台那些,肯定还有法子。 纪炀算了算自己得罪的人。 宗室,怎么得罪的大家都知道。 地主们,分了其他地主的土地,同时地主的人早就对他不满了。 如今再多个儒生们。 若不是时机不合适,他都想给自己鼓鼓掌了。 那能怎么办呢。 想这些,不如好好吃顿饭。 吃饱了,继续去官学挑刺! 都得罪了,那就彻底得罪狠一点! 纪炀想了想,让人现在拿出笔墨来,他要给在汴京的好友们写封信。 不是打笔仗吗。 他也来凑凑热闹! 没想到当了知府之后,不仅要搞基建,还要打笔仗。 更没想到,最先来找茬的,竟然是这群酸儒们。 那他就来试试,自己这根笔杆子效果如何? 他文采或许一般,但他会气人啊! 第104章 纪炀从昌盛三十二年五月底到的潞州做官。 现在已经是昌盛三十八年一月底, 算起来,竟然也做了五年半的官员。 虽说前几年都在做知县, 但他实际影响力自不用说。 全天下都因为他提出的制肥方法, 让粮食或多或少增产,有些地方甚至顺着他的思路做出更好的肥料。 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修运河,修道路, 修水渠,修石桥。 这些也都是肉眼可见的功绩,更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再加上, 扶持贫弱县城,增加百姓收入, 维护当地治安, 平定乱臣贼子, 收复故土。 又是一桩桩好事。 但做这些事的时候。 他既是在承平国办事, 既是为民请命。 也是在得罪人。 在潞州的时候还好, 反正那扶江县荒芜得很,他怎么优待百姓, 怎么分土地, 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