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小知县 > 分卷阅读39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90(1 / 1)

,看这批种子根扎得好,准备先种一批试试。” 想在暖房里快速发芽,看着根部跟嫩芽的情况,然后再决定种不种到地里。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如今一茬一茬的麦子稻米,都是这样实验出来的。 皇上看的有趣,纪炀又带着徐九祥看了看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看那根部,都比寻常庄稼抓地有力。 金炳郡对农务并不精通,只在一旁看着,人也和气。 纪炀还是很喜欢这位金家长子,他确实有世家长子的气度跟风度。 可惜他们的身份,绝对不能成为好友。 对于君王来说,臣子们关系特别差,这肯定不行,不好做事。 臣子们抱成一团,更是忌讳中的大忌。 皇上总会有一天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跟金家,早早没什么联系。 试想外戚跟能臣关系好到不行。 难道是要架空皇上? 如此君子之交,已经很不错了,将来或许还要对上也未可知。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近几年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他才能专心致志培育良种。 有皇上来这一趟,整个皇庄上的农人更是兴奋,不用谁催促,自己都撸起袖子干活。 恨不得苗苗一天长三回。 上行下效,全国各地都掀起育苗之风。 谁要是能培育出良种,当地长官都会接见。 徐九祥头一次知道,当了皇上之后,竟然会有这样好大的声势。 太子跟皇上的位置,只不过一步之差,竟然有这样大的差别。 怪不得父皇从不说他的喜好,更不准人猜测他的喜好。 估计怕今日说喜欢什么物件,明日下面便铺张浪费送来,这期间谁知道又要损耗多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这次的育苗之风,让皇上徐九祥学会了内敛。 也许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今的朝堂上,很有时间让他前行。 不过这位置越坐下去,徐九祥越知道父皇给他和母后挡了多少风雨。 皇上还在学习怎么当皇上。 纪炀他们这边的育苗还在进行。 但六七月份时,另一个好消息送了过来。 西北边关灌江府古博城,把去年十月,今年三月的关市税全都交了上来。 这笔钱直接填充了国库,算是关市税改革之后,非常顺利的一趟交接。 与此同时,又送来一些关于使团的消息。 去年五月,由礼部官员钱钏海,使官之一俞达,还有圣属要帝国小贵族卡里带领的队伍从汴京出发。 他们受先皇任命,出使西域,具体的目的地没说,基本是走到哪算哪。 主要这是纪炀提议,先皇虽然没当回事,但自然同意。 约莫在去年八月份左右的时候,这五十多人的队伍终于抵达灌江府古博城,随后又有当地吴将军任派兵士保护,组成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马匹,又往深处买了骆驼出发。 自然装了不少承平国的好东西。 他们这行人九月正式离开承平国,一路往西走。 有卡里的带领,再有当地的向导,路上还让沿途小国帮忙去古博城报信,但凡报信的,古博城那边都会有奖赏。 可随着他们越走越远,消息自然中断。 这次随着关市税一起,倒是说今年三月份的时候,西边有个小国给了消息,还带来使团大臣钱训海的书信,说他们一路往西,遇到狼群也遇到盗贼,好在准备充分,没什么事。 但接下来的路会非常难走,给他们书信让他们不要担心。 还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没有消息,不过他们越走越有信心,见到许多不同的风土人情,更搜集不少纪大人说的没见过的种子。 不过种子都是偷偷搜集,不好托人带过来云云。 这是一封很长很长的书信,从信里便能看出使团的思乡情,但又能看出他们确实对再往西充满信心。 原版信件自然在皇上手中,徐九祥对这信件爱不释手,上面所讲的经历是他从未见过的。 对他们所说的新奇种子也很有兴趣。 不过到底什么也没带回去,现在兴奋有些为时过早。 使团的归期未定,没掀起太大风波。 倒是实打实的关市税让很多人兴奋,特别是兵部,终于有钱整修边防了! 关市税的出现,让众人再次想到纪炀,这么多银子,都是他挣来的,能不想到他吗。 就在纪炀还在埋头育苗的时候,东南边的房桦府,西南边的益宁府,北面的屯青崖,甚至靠海的几个地方,都想方设法给他写信。 目的还都一样。 纪炀,指点指点我们吧,你们看我们这关市能开吗? 当初灌江府开关市算是形势所迫,之后被纪炀料理得清清楚楚,才有长久的关市权。 眼看贸易如此火热,其他边关地方怎么能不心动。 但这些信看就看过了,纪炀绝对不会贸然去开关市,更不会说动新皇徐九祥去开。 或者说,若先皇还在,那倒是可以斟酌。 如今的徐九祥,绝对掌控不了四处的关市口子。 开关市,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若自己实力相当,那对方才会跟你正常交易。 倘若对方看你很孱弱,而你又有对方想要的东西,那怎么办? 肯定直接打你一顿,再把东西抢走,久而久之胃口更大。 徐九祥或许已经熟悉汴京的事情,但绝对不熟悉边关事务。 陆地上防线有多长,海岸线又有多深,全都是问题。 反正现在,绝对不行。 这也回到纪炀在灌江府时的问题。 一个国家全都依靠最高位的德行能力,绝对不行。 强势的先皇可以成为中兴之主,突然换个皇帝,那则要考量一番。 纪炀停了停手头育苗的活。 面对那么多边关的请求,他可以忍得住,其他人呢? 灌江府古博城的利润巨大,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难免有利欲熏心的人心动。 还是回到上个问题。 若先皇在的时候,他们敢提出这个问题吗。 明眼人都知道,四处的边关还在依靠古博城关市税来重整军备,至少要个两三年的恢复时间。 特别是北面的屯青崖,那地方比古博城还要苦,重整那边的兵士很需要时间。 如果先皇还在,他们肯定会过几年再提。 可换了现在的皇帝,难免会有想法。 新皇登基,文臣还好,各方将领可还没熟悉呢。 这个时候贸然开关市? 纪炀无奈看向那沓书信。 汴京内部的争斗算是停了,外面的小心思又起来。 这些书信,就是小心思的证明。 外面的文武大臣,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