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得死死的。 辛苦吗? 确实有点辛苦。 憋在心里的话,根本没处、也不敢有处说。 听出了徐简的话里有话,陶管事偏只能当听不懂,顺着往下说:“小的跑个腿而已,哪里敢当‘辛苦’两字。” 徐简伸了手。 陶管事把盒子递过去:“公子让小的送来。” 徐简打开来。 见盒子里摆着一方砚台,他不由挑了挑眉。 虽然,早猜到送礼就是个由头,八成是刘迅耐不住又出不了门,让陶管事来打听状况,可看到这砚台时,徐简还是一乐。 刘迅可真有意思。 这东西,应该是他顺手指哪算哪,随便找的。 “他还真会送礼。”徐简道。 陶管事闻言一愣,本能告诉他,这句根本不是什么好话。 果不其然,徐简的下一句是“他那点儿脑子,文房都是浪费”。 陶管事苦哈哈着脸。 这让他怎么接话? 完全不敢接。 更不知道回去后怎么禀。 徐简偏过头,请了徐栢,低声与他交代了几句。 徐栢听完,哭笑不得,倒也没有劝徐简,摇着头、揣着钥匙,去找东西了。 而后,徐简才与陶管事道:“稍等会儿,有东西交给你带回去。” 陶管事忙应下,又目送徐简回府里去了。 礼来、礼往,这很正常。 就是徐管家那表情让陶管事很不安心,也不知道国公爷回的什么礼…… 等了会儿,徐栢回来了,手里捧着几本册子。 陶管事双手捧着接过来。 封面干干净净,看不出是什么用途,打开来一看…… 陶管事一口气险些没有续上。 他知道徐管事那一言难尽的表情是怎么一回事了。 大大的格子、大大的框,这分明就是给开蒙小童练习笔画的描红本! 国公爷这是什么意思? 先说公子那点儿学问用不上砚台,转头就送描红本子,明晃晃说公子与开蒙童子一般脑子? 哎呦! 这两兄弟,有仇有怨的,自己动手打一架去! 折腾他做什么? 他只有一个管事的下人,他为什么要触这种霉头! “徐叔……”陶管事手颤、声音也颤,“这、这……” 徐栢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是我那小孙儿用的,多买了好几本,练字挺好,你那孙儿也开蒙了吧?这是国公爷给他的礼物。” 陶管事“啊”了一声。 敢情这不是给公子的,是国公爷赏他孙儿的? 徐栢见他这反应,就知道陶管事想岔了。 实在不怪陶管事乱想,徐栢知道国公爷就是故意的。 可作为老管事,徐栢明知主家故意,还是要替主家留几分颜面:“怎么?你以为是给谁的?这东西也就小孩儿用得上。” 陶管事连声道谢。 他顾不上分析国公爷到底是个什么念头,总之别让他把这册子交给公子,那就是开了大恩了。 陶管事千恩万谢走了。 回到刘府,先把册子收好,他才去见刘迅。 “是曹公公去宣的旨,小的迎面遇上了。” “贺礼当面交给国公爷了,他收下了。” “围着的百姓不少,散了喜钱。” 挑挑拣拣的,陶管事只说能说的。 至于国公府发喜钱大方,国公爷看了砚台是个什么反应,还给了描红册子,他一个字都不敢提。 好在,刘迅也没有深问。 听完了之后,他百无聊赖地又躺回了床上。 另一厢,诚意伯府里,小于公公坐在花厅里,慢慢悠悠喝着茶。 林家人多,女眷们梳头更衣需要时间,也要等诚意伯从衙门回来,都齐了才好宣旨。 等后头都准备好了,他才跟着管事过去。 林家依着顺序都站好了,无论是前是后,人人笑容满面,连诚意伯脸上都带了几分笑意。 笑容感染人,小于公公也笑了。 第188章 欢欢喜喜接圣旨 小于公公念完圣旨,交到了林云嫣手中。 “给郡主道喜。”他笑着说完,又说早上安逸伯夫人面见皇太后,句句都是欢喜话。 林云嫣听到皇太后晨起笑容没有断过,亦是十分高兴。 “明儿上去,等郡主去谢礼,娘娘一定更高兴。” 林云嫣莞尔。 林玙请小于公公花厅里小坐吃茶。 林珣、林瑸两人,各自带了儿子出门去,谢左邻右舍。 “多备些铜板,糖果也还有吧?” “一会儿分的时候,手上大方些,要抓就抓满的。” “说得没错,靠省这么点能省出什么花来?喜钱一定要给足。” 陈氏指挥着人手把赏赐来的东西都清点入册。 林云芳闲不住,拉着林云嫣与林云静一一对着看。 “这对玉如意真大!等送嫁妆去时,就它们摆在最前头!” “插瓶好看,白瓷又润又透,竖几枝红梅,正衬时节,二姐等下就搬回宝安园吧。” “这匹料子摸着真好,纹样也喜气,就是颜色不够时兴了,倒是可惜!” 陈氏正招呼着嬷嬷们做事,林云芳一言一语的点评全落入她的耳朵里。 “你倒是厉害,我这还没有点清楚,你都已经分好怎么摆、怎么用了,”陈氏笑着啐她,又与林云嫣道,“别光听云芳的,叔母也给你出主意,这料子颜色不时兴,做衣裳可惜、做被套却合适。” 姑娘家嫁出门的箱笼里装什么,都是有一番要求的,细软沉沉压箱底。 被子、幔帐、大小引枕,无外乎有钱人家多几套、精致些,穷人家少些、普通些。 伯府的姑娘,陪嫁断不可能少了。 林云嫣又是郡主,哪里会缺日常物什用? 只是这些东西全是古往今来、长辈们对自家姑娘嫁人的不舍与未来生活的期许,都不能缺了。 陈氏当家做主,很看重这些规则。 “郡主放心,咱家的被子,好看、暖和,还不压人。” 林云嫣听得直乐:“我哪里能不放心,我对您办事儿最放心了。” 陈氏是个巧妇。 从前林家没落后,那么苦的日子里,陈氏八个瓶子七个盖,天天绞尽脑汁挪,也都坚持下来了。 现在,家境依旧宽裕,库房里全是米粮,三叔母一身本事都有发挥之处。 小段氏站在一旁,听她们热热闹闹说这说那,一双眼睛笑成了缝。 黄氏与袁氏两个儿媳站在她边上,凑着头说话。 说着说着,突然间见小段氏的笑容里露出几分哀伤来,黄氏刚给袁氏打眼色。 袁氏一看,心中叹息。 老夫人定是感慨万千了。 老人家嘛,看着眼前事,倏地回想起从前经历,常有的状况。 两人一合计,走上前去,一左一右挽着小段氏的手。 “外头怪冷的,我们扶您回载寿院去吧。” “您有什么心里话,只管与我们说,她们姐儿三个、由她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