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燕辞归 > 分卷阅读47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71(1 / 1)

是亲笔。” “上头写着,正月初二,刘迅让她去戏楼听戏,在雅间里她见到了殿下,听戏过程中,她察觉到您一直在看她,您对她不怀好意。” “玥娘心生惊恐,之后曾与刘迅提起此事,刘迅却隐约透露出想让她侍奉殿下的意思,玥娘只好装作听不懂应付过去了。” “到了四月中旬,刘迅有一回醉酒后说漏了嘴,把耿保元劫人却失踪的事情吐露出来,玥娘知道那姑娘仅仅因为与自己长得十分相像就遇着了危险,内心惶恐,也怕太子旧事重提,刘迅真把她献出去,因此留书逃离京城。” “臣使人去戏楼问过,初二那日的确有贵客去听戏。” “玥娘这份手书上的证词,与先前所得的证词也都对得上。” “殿下,您看上那玥娘,于是刘迅、耿保元、钱浒琢磨琢磨着就去劫人了,是这么一回事吧?” 单慎一口气说完,眼观鼻、鼻观心,不管李邵是个什么反应。 李邵听得目瞪口呆。 他知道刘迅混账,却没想到那混账居然还让外室留下了这么一封信。 不,不应该的。 留书也是留给刘迅,刘迅会傻到没有把信销毁? “单大人,”李邵一字一字道,“你伪造证据?你说是她亲笔就是她亲笔的?你比对的是你顺天府的留档,都是你的一言堂!” 单慎噗通就跪下了,背却挺得直直的:“臣没有伪造手书,殿下信不过顺天府的鉴定,也可以让别的官员到顺天府来作比对。臣知道耿保元的案子涉及到殿下,不敢有丝毫怠慢,也绝不敢胡乱生事。” 李邵一张脸都气红了。 供词上说的正月初二,他已经想起来了,但他不相信戏楼的人还会记得一年前的事。 况且,他微服出宫,根本无人知他身份! 他的确看了玥娘几眼,可他从没跟刘迅讨过人,一个跟了刘迅这么久的女人,他能收用? 穿刘迅的破鞋?刘迅配吗?! 后头的事情就更莫名其妙了,他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刘迅、耿保元他们背着他搞什么,他根本就不知情,他也没有吩咐过! 可偏偏,说不通! “你说说,这留书怎么到你手里的?”李邵问。 单慎没把辅国公供出来,只道:“按规矩,顺天府该保护人证物证,臣不能说。” “你!”李邵气得重重拍了下扶手。 肯定是徐简! 别以为他猜不到! “行了!”圣上转头看了眼李邵,没有说什么,只起身从御座下来,一直走到单慎边上、给了他冷冷一眼,“真是乌烟瘴气!” 说完,他大步向着殿外走去。 曹公公见状,赶忙喊了退朝,带着仪仗追上去。 李邵也起身下来,咬牙切齿问单慎:“你和徐简有完没完?!” 单慎硬着头皮,道:“恭送圣上、恭送殿下!” 恭送走了,金銮殿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议论纷纷。 单慎顾不上听,抬脚就走。 留在这儿,等着被围起来问吗? 早朝上的这些消息,没过多久,就会在千步廊里传开。 当然,也不用多久,就全传到了辅国公府。 林云嫣刚用完早饭,在屋里走动消食。 徐简看着她道:“这把火烧得够李邵难受了。” 林云嫣也笑。 那封手书,是她让玄肃送去顺天府的。 当时她和玥娘做交易,帮助玥娘离开京城,这封七分真、三分假的手书就是其中一个条件。 刘迅当然没有醉酒失言,玥娘原也不要污蔑刘迅,但那些事情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她犹豫过,还是照着林云嫣的想法,写了这份手书。 林云嫣捏着书信,以备不时之需。 没想到半年多了,还真等到了有用的时候。 想来,李邵对这份意外之礼应该很“满意”,她得再使点儿劲,再给李邵备一份大礼。 第374章 两次都是为了他(两更合一) 徐简虽不上朝,但朝中的一些状况都在掌握之中。 他们知道李邵被单慎烦得要命,也知道在单慎每天进一步的逼迫之下,原本那些按捺着心思、不再故意挑剔太子殿下的官员亦重新蠢蠢欲动起来。 其中最为积极的,自然是太常寺少卿顾恒。 在林玙口中,顾恒的积极显然不够聪明。 一来,四殿下还太小,二来,出头鸟不好当。 此间道理,顾恒未必不明白,但他依旧选择冲在最前头,应该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玄肃说,”徐简与林云嫣道,“有人在想方设法打听我当初具体是怎么伤的。” 林云嫣看了眼徐简的腿,道:“哪里是在意你的伤,分明是在意太子。” 徐简笑了下:“应该是顾大人的人手,可惜,他暂时调查不利。” 事情发生在裕门关,戍边的士兵这几年里回到京城的很少,消息一直封着,没有传开来,哪怕知道一二的人也不会冒着惹恼圣上的风险、随随便便往外头透露。 猜测固然有,有人猜得一二,有人猜得七八,还有人差得天差地远,各种消息混在一块,拼凑出来的四不像,别说徐简听了是什么反应,林云嫣估摸着那些不实内情能把李邵逗笑了。 如此混淆着,顾恒想从中打听出真相来,难度不小。 “这钟不敲不响。”林云嫣道。 徐简明白她的意思,得给顾大人透透底,想了想,他道:“顾大人是座好钟。” 顾恒那人,目标明确,态度积极。 他不当什么闷葫芦,一旦得了准确的、对他和四殿下有利的消息,他就敢在金銮殿上侃侃而谈。 而且,更要紧的是,接触顾恒比接触其他“钟”容易。 “我记得,顾夫人信佛,”林云嫣回忆着,“好像有一年,我在慈宁宫见过顾婕妤送来的观音坐莲的绣品。” 印象里,那似乎是永嘉十六年冬至的事情了。 彼时,皇太后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从初秋起一直在养病,人也消瘦许多。 她以前皮肤还不错,有细纹,但面庞圆润不显老,一旦瘦下来,老气就很明显,脸上也多了深深浅浅的斑。 林云嫣隔三差五进宫去看望她,陪她说话,看着皇太后从最初对病情的乐观,到渐渐无力,最后到了坦然。 娘娘那时偶尔会说,大抵就是这道坎了,迈过去了,兴许还能再活好些年,若迈不过去,也就这几个月。 林云嫣听她这么说,也从一开始的让她别胡说丧气话,到最后陪她一点点回忆从前的人与事。 冬至时,慈宁宫里添了一副观音坐莲。 林云嫣凑近看了许久,只觉得绣工颇为出色,问了才知道,这是顾婕妤送来的,出自顾婕妤的母亲之手。 “哀家早前听说过她绣工不错,看来不是吹嘘。” “说是绣了一个月了,日赶夜赶的,一针一线没有交托他人,念着为哀家祈福。” “哀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