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奶二话没说就拿出十块钱递过去,声音洪亮极了。 “既然是你的终身大事,那做二娘、二爷的也不能眼看着不帮一把,有钱的时候记得还就行了,我们两把老骨头就靠着女儿女婿给点过日子呢。” 杨老婆子和杨老汉正好从后院进堂屋这边,听到这话,二人的脸一下就绿了。 “老四去找她借钱了?!” “这个老四!和老三一样想气死我啊!” 杨继西和孙桂芳就这么看着杨继北红着一张脸,拿着钱谢了又谢,然后跑回了他们家院子,结果就听见杨老汉生气的声音从堂屋传来。 接着便见杨继北进了堂屋。 “这事儿弄得,”杨大奶奶看向杨继康,“找你借了没?” “找了,我没借,我和石头妈准备再要一个孩子,手里没点钱可不行。” 听到这话杨大奶奶又高兴又迟疑,“孩子多虽然好,可也得顾着点身体。” “娘,我知道的,”康嫂红着脸小声道。 见此杨大奶奶也不再劝,而是让杨继康得空的时候去买点肉回来吃。 得补补身体啊。 闻言,康嫂的脸更红了。 杨继北把彩礼钱凑齐了,可杨老婆子却高兴不起来。 可她又不能多拿出十块钱让杨继北去还钱,那不就是说她手里有钱还不给老四娶媳妇吗? 这让杨老婆子的心口又开始疼了。 在屋子里躺了一个下午,又想起杨继南夫妇还有大花说好今天一早回来了,可都傍晚了还没影子,这下便叫着心口更疼了。 杨继北知道她在折腾,也知道自己跟二娘借钱让她心里怄,所以十分讨好地将饭菜端进屋子里,说了许多孝顺的话,这才让杨老婆子舒服些了。 而这边吃了饭回来的杨继西夫妇又被杨老汉叫到堂屋里,他特意没睡,就等着二人回来。 “为什么不干活?” 杨老汉问。 “又没吃家里的,干什么活儿?” 杨继西耸肩。 这话杨老汉还真没法接。 他又看向孙桂芳,冷笑道,“你们手里有钱确实腰板直得很,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挺到几时!” 说完又拍了一下桌子,起身回房睡觉了。 “我们也睡觉去,”杨继西没被他吓住,反而拉着孙桂芳回房去了。 “给孩子取名的事儿可别忘了。” 孙桂芳窝在他怀里说道。 “记着呢,你想了几个?” “就一个,”孙桂芳有些不好意思,“向阳,你觉得怎么样?” “刘向阳?还不错,”杨继西点头,有些意外,上辈子那孩子也是这个名字,不过因为杨家一团乱糟糟的,“他”并没有带孙桂芳去看杨幺妹,所以名字是杨幺妹他们自己取的。 “我觉得不错,就这个吧,我看明天我们就去看幺妹他们,顺带说这个事儿。” “怎么这么快就决定了?你想的是什么?” “富贵啊,长盛啊啥的。” 杨继西笑道。 “.....名字还不错。” 孙桂芳迟疑了一下夸道,被杨继西抱着闷声笑,听他笑,孙桂芳也忍不住笑,二人笑成一团。 吃了早饭后,二人就跟杨二奶奶说他们要去看杨幺妹的事儿,杨二奶奶听了后拿出十个鸡蛋让他们送过去。 “那孩子瞧着瘦巴巴的,得多补补。” 说的是杨幺妹的孩子。 知道她一番好意,二人也没拒绝,借了一个背篓后,二人便出发了。 “下午我编两个背篓,用着也方便。” 路上杨继西道。 “好,我的编好看点哦。” 孙桂芳叮嘱着。 “知道了,”杨继西轻笑,“空间里的鸡蛋是卖还是怎么样?” “给幺妹他们吧,”孙桂芳道。 一路说说笑笑,来到老马沟刘家时,刘章正在家里劈柴,杨幺妹趁着今儿天气不错,在院子里给孩子洗澡。 用的是木盆,孩子咿呀咿呀地在玩水,孙桂芳推开房门便见到这一幕,“哎呀,在洗澡啊。” “三嫂?” 又见孙桂芳身后还跟着杨继西,杨幺妹惊喜不已,因为手揽着孩子,便冲柴房那边叫了一声,“阿章!三嫂和三哥来了!” 听见这话的刘章赶紧放下斧头出来了,“快坐快坐!” 他端出两根高凳子,接着洗了手进灶房兑糖水,孙桂芳也洗了手过来帮着杨幺妹拖住孩子的后背,方便她洗。 “胖了。” 杨继西认认真真地看着木盆里的小子笑道。 “是啊,这些天一直在吃蒸蛋,”杨幺妹笑道,“前天阿章买了两根棒子骨回来炖汤,平安喝了不少呢。” “平安?” 孙桂芳笑问道,“取的小名?这名儿好。” 杨幺妹展颜一笑,“我们希望他一辈子都平平安安。” 有没有出息排在后面,一辈子平安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他们做父母的期盼。 “好名字,”杨继西点头,又把背篓放在堂屋,左右看了看,拿下一个篮子把鸡蛋装了进去。 招呼他们喝糖水的刘章,见他在堂屋,便端着碗进来,见他在装鸡蛋,立马道,“怎么又送来了?我们还有不少呢,可别再给,吃不了这么多,这天越来越热会坏的。” “只要想吃,就没有吃不了的,”杨继西不管不顾地把背篓里的鸡蛋全装进去,这才接过他手里的碗喝了一口,“又放了糖?” 刘章笑了笑,“甜甜嘴。” “这十个是二娘给的,她可惦记着平安呢,说平安瘦,你们尽管吃。” 刘章听到这话又跟杨幺妹说,杨幺妹浅浅一笑,“二娘的情我们得记着。” 二人喝完甜水,刘章拿碗去灶房洗,看着平安被擦得干干净净地穿上衣服后,孙桂芳便抱在怀里亲了亲他的脸蛋,“真乖。” “叫舅娘。” 杨继西蹲下身,伸出手戳了戳平安的脸蛋笑道。 平安害羞地把脸往孙桂芳怀里一藏,惹得二人轻笑。 杨幺妹把木盆斜放在一旁,接着又开始洗孩子的脏衣服,因为平安很爱干净,所以并不是很脏,三两下就晾上了。 几人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的。 孙桂芳也说起杨姑婆的事儿,问他们去不去,杨幺妹想了想道,“按理说还是得去的,不过姑婆并不在意我们去不去。” 他们家就这么个条件,杨姑婆又是个势利眼,即便是去了,也没什么好脸色。 而这两年来,杨幺妹一直没回过田家岗,杨大爷爷和杨二爷爷两家过寿的时候,她都是特意在赶集那天半路等人,见他们来就把钱给了。 没见到,后面的时候遇上了,也会补上。 “那就不去,反正你们这边办事儿,几个表哥也没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