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哥是知道对方在团里表现的,于是挑了几件事说,“她很刻苦,别人训练完走人了,她自己还会加练一个小时。” “玉兰说她有些地方底子差,得多练,”看过几次信的孙桂芳道。 “她能明白这一点,我很高兴,”孙大哥轻轻一叹,“说起来在杨文清这件事上,我们有些过于干涉她了。” 提起杨文清,杨继西闻言又想起前不久杨文清的回信,他说自己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反响都很好,如今报社那边正在邀请他长期驻扎。 杨继西回信还恭喜对方,顺带寄了点地方特产过去。 第一百一十章 “这以后的事儿, 谁能说得清呢?说不定有一天他们会重逢,”孙桂芳轻声道。 或许是身旁有人,相视一笑;又或者是面面相觑后,对对方说一声好久不见。 “玉兰也这么大的人了, ”孙大哥闻言笑了笑, “她又是个有主意的, 以后她的个人问题, 我们给建议就好, 不过多干涉。” 孙母也点了头,见此, 杨继西和孙桂芳也是一笑。 今年的团圆饭还算比较和乐,更让石头几人高兴的是,杨继康去县里带回来了两个好东西。 一个是锯齿铁环弄成的滚铁环, 坚。硬不说,声音也很清脆, 虽然只有两个, 但三兄弟来回的在院子里换着玩儿。 院子里充斥着他们的欢笑声。 毛蛋最小, 跟在哥哥们的屁股后面,小脸兴奋得通红。 一个是毽子, 杨继西家的母鸡毛长得好看,于是他做了几个毽子,分给院子里的孩子玩儿, 毛蛋腿短不好踢, 就成了给哥哥们捡毽子的小家伙。 但他脾气好,只要哥哥们愿意和他玩儿, 他一点都不生气, 跟在后面嘎嘎笑。 杨继春等人过来拜年时, 孩子们也加入了石头他们,玩得汗水都出来了。 “都停一停,过来吃爆米花!” 杨继西提着一大袋爆米花冲院子里疯玩的孩子们道。 孩子们闻言,赶紧去灶房门口放着的温水桶里洗了手,接着去灶房拿了碗,排队跟着领爆米花。 今年供销社可以帮忙爆爆米花,杨继西拿了一斤大米去爆,就是想着孩子们来家里能吃。 “都去桌子上坐着吃啊,”杨继西就像是个食堂打饭的师傅,一个碗里给舀上两勺,孩子们心满意足地端着爆米花走进堂屋桌子那坐下。 平安坐在毛蛋身旁,二人差不多大,吃东西也慢,还时不时低头说着话。 大花是桌上唯一的女孩子,石头见她吃得快,自己还有,便想匀一点给她,大花却拦住他,“西叔说了,不够再去他那舀,哥你吃你的。” 于是跑去找杨继西了。 狗蛋见此也道,“她读书可厉害了,考试都是第一名,我怎么追也追不上。” “那你可得加油,”石头笑道,“你可是她哥哥。” “我很努力了,”狗蛋有些委屈,“也不知道她脑子怎么那么好使。” 不过一想到吴阿石比自己还要菜一点,狗蛋又打起精神了,和石头嘀咕起来,其余几个孩子埋头吃爆米花,并没有参与对话。 住了一晚,杨幺妹等人便带着孩子离开了,院子一下就清净了许多,杨二奶奶还有些不习惯。 “孩子多的时候,皮的厉害,骂得嘴皮子都干了,可这孩子一下走了那么多,还觉得不怎么习惯。” “可不,”杨大奶奶连连点头,杨继红夫妇也带着孩子回来了,和石头他们闹得不行,晚上睡觉也不老实,还有欢欢和乐乐,正是喜欢凑热闹的时候。 偏偏跑不过哥哥们,说话也不利索,老被气得哇哇大哭。 “今年的雪比前年大,我的包菜收的早,不然就会冻熟了。” “我们的做成了酸菜,你们呢?” 这边说着话,那边也在说。 “又是一年了,”孙桂芳和杨继西坐在新灶房火堆旁,她有些感慨道,“我是七五年春天嫁给你的,如今都三年。” “是啊,三年了,”杨继西握住她的手,家里就只有他们夫妻二人。 “这三年,我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里让你觉得不顺心的,请孙桂芳同志总结总结。” 孙桂芳轻笑着抱住他的手臂,“你哪里会做得不好,你做得很好,哪里都好。” “有奖励吗?” “给你五块零用钱。” 孙桂芳十分大方道。 “领导可真大方,”杨继西侧头亲了亲她的额头,“我很喜欢。” 孙桂芳脸一红,把头放在他的肩膀上靠着,二人低声说着话,一直到听见脚步声,孙桂芳才抬起头离开他的肩膀。 是沈凤仙过来串门。 “嫂子,你这个月就要生了吧?” 孙桂芳看着她的大肚子说道。 “可不,”沈凤仙点头,“不过已经有经验生了两个了,这个我也在家里生。” 这话孙桂芳和杨继西不知道怎么接。 在这个年代,好些人都在家里生孩子,只有胎位不正难产等,才会去卫生院或是县医院。 像刘香莲,她去县医院生孩子,生产队里的好些人都没啥闲话,但像是康嫂和孙桂芳,提前就去医院的人来说,有些人就见不惯。 说什么矫情啊,什么谁还没生过孩子,家里不能生,非要去花钱生孩子。 还有坐月子也是闲话多得很,这个年代坐满月子的人很少,好些人都是生了后的第三天就起来干活儿了。 “你这次没怎么水肿,养得也不错,”孙桂芳岔开话题。 “是啊,这一胎一点都不折磨人,”沈凤仙也笑,“一定是个听话的孩子,我倒是想要个闺女,都两个儿子了,再来个儿子,以后娶媳妇我和狗蛋爹的腰怕是得累断咯。” 她才过来一会儿,杨继东就找过来了,“你这么大月份了,还到处跑啥啊。” 他有些埋怨道。 “我在家闷得慌,”沈凤仙见他过来,也起身扶着他的手准备回去了,“桂芳,得空了也过来坐坐。” “好。” 但不管是孙桂芳还是康嫂,都没有去那边串过门。 刘香莲他们过年的时候也回来吃饭了,还住了一晚上,何明秀他们就过来吃了一顿年夜饭,白天大花过来玩儿,他们都没怎么出门。 “西哥,那天福宝爸回来是不是为了背粮食?” 孙桂芳忽然想起初二那天,杨继北背着一个大背篓回来,走的时候背篓满满的,杨老汉的脸色不是很好。 “对,”杨继西点头,把埋在火堆里的红薯扒拉出来,“分住不分家,但粮食该给他们的还得给,本来腊月二十六就该给了,但三叔他们只字不提,祭祖那天,老四提了两句,就被三婶给岔开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