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 > 分卷阅读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9(1 / 1)

身露水回来的。 见到沈玉耀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沈玉耀,太子并非自戕。 “公主,是汀兰杀了太子。” 昨日宫中有好一场大戏,汀兰和元石陆先后带着沈玉耀给的假消息入宫,同太子说了国舅要帮他造反一事。 太子那一刻惶恐难安,打死也不想此刻造反。 他心中还是有一点希望的,他寄希望于满朝文武还有皇帝的那一点儿慈父之心,这天底下就没有皇后刚死,便废除皇后唯一嫡子的太子之位的道理! 太子一直不开口,元石陆派去的人就烦了,而元石陆派过去比较机灵的自己人,是李聪。 李聪从元石陆处得知,自己是在为玉阳公主办事,想着他第一回 办事,若是不将事情办好,哪里能体现他的厉害? 如果体现不出他的厉害,岂不是让玉阳公主觉得自己收了个没用的属下! 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好小兵,李聪纵使没有元石陆那份蠢蠢欲动想去当大统领的心,也有想做统领的心啊。 所以他为太子积极的出主意,告诉太子,现在皇帝一直将你囚禁在东宫,你就是有一堆掏心窝子的话,也没办法对着皇帝说。 还不如去见见皇帝,也许父子俩见面,就能勾起皇帝对你的爱子之心。 到时候说什么都行,只要让皇帝心软,这事儿就算成了。 太子一听,觉得此话有理,如果一直两边不见面,那皇帝下达任何命令,都不用看他反应,就好像在处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般。 他们父子俩自然就会渐行渐远,永远不可能回到从前那种互相信任的状态了。 于是本来安排好是给太子造反用的私兵,和说好要演戏的禁卫,都成了促进父子见面的工具人。 李聪是想将太子从东宫弄出去,只要太子出去了,那到时候究竟是什么情况,还不是他说了算? 太子引一大帮人出门,违抗皇命,不是要造反是干什么! 结果李聪前脚刚将太子说服,唤来私兵,后脚汀兰就一刀刺穿了太子的胸膛,送太子上西天了。 等李聪安排好太子私兵,进去找太子的时候,汀兰就站在血泊里,尤不解恨的想往太子身上戳窟窿。 吓得李聪赶紧拉住她,人都已经没气了,还破坏尸体干什么,到时候太子死的太惨,想补救都来不及。 太子自大狂傲,将人命视如草芥,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不光奴仆只有一条命,他同样也只有一条命。 沈玉耀听完这件事的始末,只想拍手叫好,同时又很疑惑,“跟在太子身边的暗卫呢?他没有管,也没有将事情告知陛下?” 皇帝肯定在太子身边放了人,怎么就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跟在太子身边的暗卫乃是刘二,刘二他与我较为相熟,和皇帝身边的曾一不同,他为人较为机灵些,善于变通,此番他答应与公主联手,不会将此事告知陛下。” 皇帝肯定是要将最忠心的暗卫放在自己身边,其次放在太子身侧。 刘二对皇帝很忠心,可对太子就没什么忠心了。 因为太子这个人,实在是不堪大用,他还没登基,就开始亲小人远贤臣,皇帝送给他的暗卫,他不光没有像沈玉耀一样利用起来,还想发设法的刁难对方,希望对方能赶紧离开。 不仅如此,他还防着刘二如同防贼,于总是在沈玉耀身侧侯着,而刘二,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东宫的某个角落。 这导致刘二无法听见太子与其他人说话,也不能时刻盯住太子的行动,保护他的安全。 太子现在就死在了他的眼皮底下,如果他将此事告知皇帝,那皇帝绝对会认为他不是个合格的暗卫,要了他的性命。 既然如此,为何不主动与他人合作,瞒下太子的真正死因呢? 反正他忠心的皇帝没有任何危险,现在比较危险的人是他。 于就是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才会去接触刘二,刘二的反应没有出乎于所料,他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在太子身边的这些年,刘二没少受罪,早就怀恨在心,太子的死,简直就是大快人心了。 “既然没有暴露,那就将汀兰尽快接出宫去,找到她妹妹的尸首了吗?” “没有,但从敬王府的奴仆手中,寻到了芷雪姑娘常戴在头上的钗子,属下怀疑敬王可能会将那些女子的尸骨,尽数埋在后院或沉入塘中。” 又或者是运出京城,挖坑埋了,放火烧了,任何毁尸灭迹的事情,他都可能干。 想要找到尸骨,都很艰难。 “唉,有东西就先立个衣冠冢吧,太子既然已经死了,相信很快,就会轮到敬王。” 沈玉耀希望尽快让汀兰看到点儿念想,否则汀兰现在的情况,她真的很担心会寻短见。 毕竟亲手杀了太子,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宫女能做出来的。 “汀兰是如何制服太子的?”沈玉耀有些奇怪这一点,太子再废物,他也是个成年男子,而且还曾经习过武。 汀兰是个身形瘦弱的宫女,在皇后身边做事,平日里做不了太多体力活,两者体型力量悬殊较大,汀兰能伤到太子就不错了。 刺穿胸膛,这太讲究发力点和角度了。 “回公主,汀兰用了黄粱一梦。” 那让人昏昏欲睡,毫无抵抗能力的药,沈玉耀当初意识到香炉里有剩,便让汀兰去放好。 没想到汀兰还留了一点儿在身上,用在杀太子的计划中。 沈玉耀听完,沉默半晌,“真是命中注定。” 皇后死于黄粱一梦,命中注定她的儿子,同样会死在美梦中。 太子死了一了百了,可事情没那么快就结束。 皇帝认为太子是造反不成被镇压,惊惧之下自杀了,这种死法实在是过于丢脸,看在人都死了的份上,皇帝就没有直接陈述真实情况,而是对外宣称,太子悲伤过度,昏厥去世。 和皇后一样,是得病死的。 而太子留下的良媛怀有身孕,众人默契的将她遗忘在角落。 或许对于大人和孩子来说,遗忘才是当下最好的结果,不会因为失败而丢了性命。 至于秦淑君,她一直住在秦府,太子去世,她成为太子遗孀。大庄没有陪葬的习俗,所以没人管秦淑君,等太子去世超过一年,秦淑君去留随意。 皇宫前后要办皇后和太子,两个地位无比尊贵的人的丧事,一时之间京城皆缟素,人人面上带悲色。 在这种气氛的绝对压抑下,前朝有人开始议论,说此乃不祥之兆。 先是左州大水,其后又出现皇后和太子先后急病去世,简直就是上天在惩罚大庄,定是建国之时,杀戮太过,希望陛下能去祭天认罚,下罪己诏。 皇帝可能是真觉得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