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她成亲的时候,好些眼泪不轻弹的男儿碎了心。她的相公是个书香门第的读书人,祖上曾在北央宫官至翰林,后来族中人无心致仕,三十多年前举家迁至江南水乡,与翰墨烟雨为伴。这位模样俊朗的读书人当初背了个竹筐就跑来了大漠,说是为了一览边塞风光,没想到半路迷了路,被她阴差阳错地拐了下来,如今在家里帮忙记账晒药,用做作的字体为她写药方。
他们成亲后的第二天,新郎官一觉睡到了午后,新娘子回来看他时,正好见他睁开眼睛。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他温雅的眉眼上,文气而有倦味。她恍惚想到很多年前见到过相似的场面。
她俯身过去,亲吻了他的额头。
她不爱赵攸。
她不过是,爱这一款罢了。
作者有话说:
第一篇番外给秦茯苓,因为她是个好女子。
秦茯苓业务能力高,敢爱敢恨,自信勇敢,从不缺爱。赵攸敬她,却不爱她,最终找了处境令人生怜的顾婉。顾婉不如秦茯苓,赵攸也配不上秦茯苓。她从真正意义上摆脱了古时候男女交往中被动的关系,拐了一个心仪的男子在家中做内助。曾经想过要给她设置苦难,但转念一想,并没有什么意义,我相信秦茯苓这样的女子,不管生活给了她什么,她都会获得成功与幸福的。
第126章朔陀汗骁·沙漠|之鹰
我开始记事时,漠北王还是寒江彻北。与以往的漠北王不同,他没有在四大部中选一贵女为妻,而是从魏国娶回了个汉人女子,在族中推行中土文化,很多织布与耕种的技艺便是在那时候传入漠北。我自小学汉家话,也看过几本他们的书,所以南面的土地对我来说,并不算陌生。至于为什么要学,用漠北王的话来说,是要了解自己的朋友,用阿爸的话来说,是要了解自己的敌人。
那时朔陀部在五大部中排行第二,我是部中第三子,有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阿妈是阿爸后娶的,生我的时候已有四十来岁,据说他们是年少时期的情人,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一起,直至中年才重续上了姻缘。阿爸说我出生那日是个大雪天,阿妈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最终没能熬过那个冬天。
所以,我很讨厌那个汉人女子。听阿爸说,漠北王为了她,放弃了南下。
而如果我们继续南下,阿妈就不会死在寒冷的冬天。听说,南方的冬天是不会下雪的。
而如果我还有阿妈,就不会被兄长和姐姐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