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剧情集中在了人身上。” 另一个编辑接话:“对啊,明明没什么恐怖画面,但精神压迫感却很足,要我说,这文章最精彩的地方……还得是阿千那段自述。” 阿千的坚定不移、信任,到最后的迷茫、怀疑,和恍然后的恐惧。 一个单纯善良的少女在希望无数次破灭后的崩溃历程……真实到让人头皮发麻。 ——这个世界,其实是会吃人的。 “如果只看前半段……我还以为这是个乡村旅游记录,完全看不出村民会是那种人,桃源乡的塑造太过成功了。” “但是如果看完后半段再倒回去看前半段,就会发现各种伏笔和隐喻简直无处不在,所以完全没有分裂感,反而更渗人了。” 编辑们齐齐沉默了许久。 最终有人感叹 :“真可怕啊,完全没办法想象这和那两篇温暖过头的童话故事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负责儿童文学刊物《绘谈》的编辑眼泪汪汪,齐刷刷的点头。 《绘谈》的编辑们齐齐抽泣:……我们就不应该好奇角尾老师的作品而凑过来看的! 与长篇小说相比,角尾老师的童话就温柔得多了。 不管是《柴太郎的归途》还是《神赐的珍宝》,都温暖的像是金灿灿的阳光一样让人耳目一新。 和这篇长篇小说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说起来,总编辑不想签下角尾老师吗?这种水平居然还是新人作家……等出名再签,竞争就大了吧?” “早就安排了。” 老编辑沧桑的喝了一口热茶:“没看见平松和宏那小子昨天进进出出总编辑的办公室已经好几轮了吗?昨天大概就已经去联系人了。” “平松和宏?那个新人?” 一名中年编辑顿时羡慕的表情扭曲:“可恶,这新人运气怎么这么好……!要是签下了,这不就算是原地起飞了吗!为什么不让我去!我的经验明明要更足一点吧!?” “你和我提经验?”老编辑傲娇的呵了一声,睹了他一眼,然后愤愤不平:“就连我都没资格呢!” 你原来有去抢过吗!? 中年编辑噎了一下,他转头看了看其他人,发觉不少同僚都默契的扭头,神情奇怪。 ……看起来不止老编辑一个人主动请缨了。 可恶,这群偷跑怪! 原来你们这群人昨天就已经在悄咪咪的暗自竞争了! 居然不告诉我! 等等,该不会我才是最后一个看到稿子的人吧!? 中年编辑后知后觉,瞳孔地震。 。 这群编辑会那么激动……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他们大多都是在文学行业工作了五年以上的老人了,一些甚至已经工作了大半辈子。 别的不说,至少眼力还是有的。 什么样的作品能够火起来,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最大利益化,他们心知肚明。 像这种水平的文章,哪怕是他们也许久未见了。 尤其是在如日中天的漫画业的对比下,正统文学简直贫瘠到可怜。这样一篇久违的精彩故事,足以让这群编辑眼前一亮了。 这个叫做角尾的作者……毫无疑问是那种会被无数出版社和编辑疯狂争抢的类型。 而被同僚在心底称为“走狗屎运”的新人编辑平松和宏,此时正在和角尾老师用邮件聊天。 角尾老师的本体,咒灵卯生在纠结过后,认真的用电子邮件回复:他先是感谢了对方的称赞,随后表示很愿意和他们商谈合作事项,不过…… [抱歉,因为身体原因,我没办法开口和您说话,也不方便与您面谈,能否通过网络的进行沟通?如果可以的话,往后的合作也请用网络或者信件来完成。] 平松和宏:!!! 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开口说话?不方便面谈? 难道说…… 这位新人编辑一瞬间就脑补出身残志坚的形象。 顿时捧心,被自己的脑补感动的眼泪汪汪。 可以!有什么不可以的! 面谈什么的……既然角尾老师不愿意,那等混熟之后再考虑吧,至少现在—— 平松和宏握紧了拳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这可是写出那种程度作品的老师啊! 想想以后能够成为这位老师的担当编辑……平松和宏就一阵振奋。 第9章 和固定出版社签约,对卯生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显而易见。 比起征稿栏目给的报酬,签约作者的稿酬会更高一些,而且曝光率也会增加,出版会更容易一些。此外,还有专门的担当编辑可以咨询……对于需要以写作为生的作者来说,对市场行情有调查研究的编辑是个很重要的助力,他们往往可以针对剧情提出一些有力的意见。而有些历史、文化等参考资料,签约作者也可以拜托编辑从公司数据库里取出来。 当然,那也得看那边编辑忙不忙了。 有些负责了几十本作品的老编辑虽然经验足、眼光毒辣,能够一眼看穿稿子问题并且提出建议……但他们同时也会因为工作太多而忙不过来,因此难免会对刚签约的作者有所忽视。 而新人编辑虽然在前者上有些欠缺,但后者优势明显,至少他们相对会更加细心热情,和作者之间的联系也会更紧密。 秋月社的总编辑大概也是考虑到这件事,所以才会在斟酌之后选择派新人编辑过来吧。 总编辑:以角尾老师的水平,其实并不怎么需要编辑的指导,这点在对方连续投稿了三篇高质量的文稿后已经可以确定了,所以现在重点……是努力展现我们秋月社的热情和好处。 绝对不能让这颗自己送上门、还没对外展示发光的钻石从手里跑掉……! 内心戏演的如火如潮的总编辑扫了眼编辑部里一群被生活和工作打压到失去了热情,平日上班就宛如行尸走肉的老社畜,挑剔的挑眉,啧啧摇头。 他想:……派个热情体贴的担当编辑或许会更好一点。 于是刚入职没多久的新人编辑平松和宏接过大任。 平松编辑是高材生,很年轻,虽说是新人,但除了经验不足以外,文学素养和能力都很高。 性格还谦逊温和,最主要的是认真负责、热情满满。 字如其人,文如其心。 虽然不百分百正确,但这个说法在老一辈的人眼里,的确有几分道理。 已经快六十岁的总编辑回忆了一下角尾老师的写作风格,对其的性格有了初步的判断。 文笔老练,剧情新颖自然,还是坚定不移的手写派,字迹行云流水相当厚实漂亮,总编辑已经许久没见过这么惊艳又有个人特色的字了。 而文章情节……童话故事写的相当温暖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