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时空穿越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948章 谁才是主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948章 谁才是主角?(1 / 2)

第948章谁才是主角?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长安一路来到东都洛阳。

长安作为首都主要是为了防务安全,但对于帝国来说,是太过于靠西的,所以从邦周开始,但凡在长安定都的政权,都会营建洛阳,监视帝国东方。

对于大唐而言就更是如此。

洛阳有大运河沟通南北,所以河北以及江淮的粮食都能够送到洛阳,是大唐辐射东方最重要的城池。

天子出行封禅,再加上朝廷文武以及随行的宫人、军队,超过十万人来到这里,封禅是一件不吝于打仗的事情。

经过这些年的修缮,尤其是武曌掌权后,投入大笔资源修缮洛阳,现在的洛阳比贞观年间已经恢宏太多了,她在洛阳修建的天授宫,是完全不逊色长安大明宫的庞大建筑群,数年的时间就连三分之一都没有修完。

之所以要如此大兴土木,自然不是为了单纯的享受,从武曌掌握政权开始,她心中就升起了迁都的心思。

其中自然以洛阳和长安地位最不一样。

这是就连他父亲想要来都没能来成的场合,千百年后,都会有人记得,他,大唐天子李治,在泰山上封禅,是一位文治武功都非常显赫的君王。

从军事上来说。

李治愣神一下,而后忙不迭点头道:“朕亦认为很合适,祖宗未竟全功,正要我等后辈奋发向前,诸王兄都在开拓,朕自然应当给予支持。”

不,病恹恹的天子,苍白的脸颊,和光芒万丈的天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治很是震惊为什么武曌会有这种想法,“皇后,关中乃是四塞之国,金城之固,能够使子孙万代绵延,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呢?”

这不就是明晃晃的说明现在皇后和天子的地位一样高,现在是二圣临朝吗?

但这件事怎么反对?

李治有些忧虑,太子李弘很聪明,但他的身体从小就不好,李治甚至让他不用过来请安,而且还让李贤去辅佐他,帮助他处理政务。

这哪里有什么理由,不过是不愿意看到武曌和李治平起平坐而已,天后太过于触动他们神经罢了,但细究起来,这称号实际上并未和礼法上,亦或者道理上相悖,天后,天子的皇后,这适合并没有什么不妥。

殿中不少人都已经郁闷的要吐血了,这种任由对方出拳,而且还拳拳到肉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更难受的是,他们就连反击都做不到。

……

从天命上来说。

而且还要迁都?

封禅改年号,这算是很正常的,但年号为天圣,粗人不懂,但那些一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只能任由武曌去做了,总不能让那些外姓的宰相掌握权力,他可不相信那些人。

翌日,朝臣暗列走进天授宫,封禅是一件非常繁杂的工作,有极多的准备,光是准备会议就要很多次,商讨礼仪细节。

两人间的位置似乎翻转了过来。

在这个李治的场合,武曌成为了主角!

主角并不是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一个,而是灯光打下来的那个人。

“今日朕和天子召集群臣来此,不仅仅是为了宣布这几件事,还有一件大事要宣布,望诸卿知悉。”

此番李治因为封禅而来到洛阳,在洛阳大宴群臣,在宴会后,武曌和李治在休息后,便乘机向李治提出正式的建议,将洛阳作为大唐新的都城。

封禅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就是为了完成这些事,包括提前将洛氏的雍国公和陈国公调回政事堂,以及让安乐郡主洛君薇担任礼部尚书,从制作敕令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以及执行诏令的尚书省礼部,这一套都可以通过,合法有效。

但这一路上的气氛,就已经和从长安出来,完全不一样了。

局势走到现在这一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身体不好,如果他的身体健康的话,那无论如何,武曌都不知道会走到现在的地步,最多也就是协助他处理一些政务罢了。

尤其是李治。

见到没人说话,武曌的声音在殿中响起,响在每个人的耳边,还是没人说话,洛玄凌左右望了望,而后手中朝笏在掌心一击,清脆的声音响在殿中,“天后陛下所言,臣以为乃是真知灼见,大唐虽大,却不曾有一寸土地多余,却不曾有一寸土地可以失去。”

武曌早就思考过无数次这个问题,当即说道:“自然有极大的必要。

即便现在的漠北,既没有西域,也没有辽东,可以说被断掉了双臂,甚至也没有漠南草原,但依旧被人认为危险,实在是中原在漠北身上吃过太多亏了。

明面上自然是因为李弘身体不好,不能太久处理政务,所以让他的弟弟帮他分担,但实际上,李治是担心李弘万一出事,还能让李贤顶上太子之位,李贤的天赋也很好,而且身体非常健康。

武曌的声音很是坚定,迁都洛阳这件事,她和洛君薇商量过很多次,几乎考虑了各种情况,都认为非常的有必要,长安在这个人口爆发的时代,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了,毕竟就连都城的粮食都供应不起,这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但武曌却不是这么想的,在她的想法中,西都的位置应该更远一些,到达中亚那里,神临城只能震慑西域和中亚,但再往西越过葱岭,就可以震慑西亚、中亚、南亚,也就是将日后要建立的赵国以及建立在天竺的楚国,都纳入监察范围内。

拔高一座城池的政治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政治态势。

燕王会怎么想,北都是处于朝廷控制下的都城,级别这么高的城池,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从中可以看出朝廷对于漠北的忌惮,这种忌惮远远超越了对于其他王国。

所谓天圣,二圣人也。

在众人的目光中,洛君薇手持朝笏从列中走出,而后走到群臣之前,转过身面向所有人,手中朝笏在手心中一击,发出一道清脆的声音,而后她清脆宛如黄鹂啼鸣的声音亦在殿中响起,“自古以来,封禅便是祭祀天地,所谓皇天后土,山川诸神,天子乃是皇天之子,祭拜皇天,朝臣代皇后祭拜后土,即社稷神,此番封禅,天子祭拜皇天,皇后将亲自祭拜社稷神,以及山川诸神,诸位当知晓此事。”

望着那巍峨的泰山,李治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只觉心旷神怡,无论有多少糟心之事,但现在,他来到了泰山,而且将在这座山上封禅。

虽然现在还没有到达那种地步,但朕却担心,日后的子孙,若是忘记了我大唐囊括六合八荒的大愿,那朕和天子都愧见先帝。

迁都!

武曌已经得到了她所有想要的,她现在还要做什么?

还有什么值得她放在最后来说?

“朕和天子商议后,认为长安已经不足以作为帝都,决意将洛阳作为日后的大唐帝都,以后大唐朝廷,常居洛阳,这里将会有一个新的称号,叫做神都,神都洛阳。”

武曌将自称换成了朕,让所有人都只觉一阵恍惚,从长安来到洛阳之后,事情好像就发生了什么改变一样,这里似乎是武曌的地盘,在这里,所有人都要服从她,一半的封禅礼仪,天圣的年号,天后的称号,以及现在口称朕,在洛阳,二圣临朝彻底的变成现实,大唐真的变天了。

武曌笑道:“礼部尚书且回列中。”

殿中顿时沉寂。

一见武曌的表情,李治就知道这件事不是他能够否决的,虽然武曌是和他商量,但这件事其实已经决定了,就是通知他一声,况且武曌所说的每一点都说在了李治心里,的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依照皇后的意思去做吧,但长安作为帝都旧宅,地位特殊,就将它列为西京吧。”

大唐乃是受素王天命而建立,洛阳乃是圣城,天子在此受命,且河洛本就是三代王者所在,这里作为大唐帝都,又有什么不合适的呢?

从粮食上来说。

洛君薇见到他回去,又环视殿中一周,而后转身对武曌和李治道:“天子天后,臣告退。”

谁在舞台上散发着光,谁就是主角。

朝堂上一片哗然,但却又不知道说什么,这件事本就不是什么值得计较的,而且那可是武曌皇后,在这种情况下,哗然之后,朝堂上竟然出现了诡异的平静,就连洛君薇都忍不住挑了挑眉,她已经准备好用各种经典来打脸了,结果没想到竟然没用上。

最吸引众人眼球的是关于北都的设置,直接设置在哈拉和林,一旦设置完北都,那哈拉和林的身份就太多了,不仅仅是北都,而且还是燕国的王都,还是安北大都护府的驻地,还是草原诸部的议事所在。

武曌设置六都制度,颇有一种不顾中原死活的感觉,那种赤裸裸的对领土的野心,对天下在手的气魄,几乎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但如果说这是配合六大王国制度,那又有谁能说的不字呢?

“诸卿以为如何?”

但太子的身体。

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朕只是为了夺权,那现在朕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朕可不是那些只会争权夺利的人,夺权只不过是和你们玩玩而已。

但他用力思考之后,脑海中传来的一阵阵晕眩,又让他有些绝望。

武曌缓缓拖着袍服一步步走上御座,走到李治面前,微笑问道:“天子可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洛君薇又道:“此番二圣驾幸洛阳,皇后有感于洛阳之神圣,亦认为封禅盛事,值得天下庆贺,所以决定大赫天下,并且将年号更改为‘天圣’,诸位当知晓此事。”

朕一直都在思索,我大唐如今的国土广袤无垠,但距离当初国师和先帝所说的六大王国却还有些许差距,等到大唐国土到达极限后,东西国土三万里,南北疆域三万里,那可真是广袤无垠,此生都走不遍大唐国土了。

武曌现在只想笑出声来,果然将这些人调出长安是一步妙棋,到了她经营多年的洛阳,哪里还有别人说话的份,更不用说从这里到泰山还有很远的距离,谁要是不服从她的意志,这一路上,就是他的死期。

对于洛氏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王朝安宁,自然是希望王朝一直都定都洛阳的,这座圣城成为都城,将会为洛氏带来许多的好处,而现在定都洛阳本就是正确的事情,那洛氏可就不客气了,洛玄凌和洛玄云强势为武曌站台,支持她迁都洛阳的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