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苏辙一裤腿,嘴里还呜呜咽咽的:“都是为兄的错。” 说完从兜里掏出了几串钱交给苏辙:“子由,去买些好吃的,看你瘦得为兄都要认不出来了。” 想到此处苏轼又悲从中来,又好好的哭了一番,苏辙只得唤来小童拿来帕子,这都已经哭湿两条帕子了,怎的兄长去了趟黄州,就好似水做得人了? 哭了一通的苏轼拍了拍弟弟的小身板觉得很伤心,决定给弟弟煮一碗东坡肉补补身子。 恰巧苏辙这儿柴米油盐是不缺的,打发小厮去买了猪肉回来,苏轼亲自给弟弟做了一顿爱的晚餐! 兄弟俩各有各的伤心处,苏轼觉得对不住弟弟,牵连了弟弟;苏辙觉得哥哥在黄州受苦了,如今竟肯亲自下庖厨,以往嚷嚷着君子远庖厨的风流潇洒大才子,也为了生存弯下了腰。 不过这东坡肉可真是美味,也不知兄长是如何捣鼓出来的,一块肉竟能吃出三层口感,肉汁鲜中带甜,和着肉汁苏辙能吃下三碗米饭! 吃完饭后,苏轼非要赖在苏辙床上和他一起就寝,美其名曰回忆幼时一起穿开裆裤的日子。 这开裆裤都被兄长提出来了,苏辙也无法再反对,两个大男人挤在小床上谈天说地,就着星光,两人都觉得好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 【弟宝男苏轼在看完弟弟,喂了弟弟一顿东坡肉之后,就通身舒畅了。告别了苏辙后,苏轼就和现代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样,送苏迈达到任职地。 送完苏迈后苏轼撒丫子就跑了,神兽归笼什么的,大概是古往今来所有家长们的心声吧! 不过苏迈倒不是什么熊孩子,只是他摊上了一个爱玩耍的爹,也没来得及看看儿子的官署和住地,苏轼已经联络起了他的小伙伴,一起相邀爬庐山去啦。】 作者有话要说: 苏迈:爹爹,何为弟宝男? 苏轼:(昂首挺胸)为父很忙,勿cue ——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2]《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4]《乞常州居住表》“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5]《月令采奇》记载:神宗问。内侍上尘乙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乃量移汝州。 [6]《东轩记》记载: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第62章 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游出金陵城 【庐山风景自然是壮观的,苏轼发出了如斯感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过了四年的黄州生活,苏轼慢慢从愤青趋于平和,除了感叹庐山风景美,看着质朴的诗词中却隐藏了生活中的大道理,苏轼的豁达开朗睿智得以显现。 苏轼游个山就展现出了如此富含哲理的人生观,他大概也由此联想到了宋朝的改革之事。 在苏轼被贬谪的年月,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不知应当怎样做才是对宋朝最有益的,大概是苏轼写下这首诗时的心境吧。 苏轼心系百姓,无法从局势中跳脱出来判断,急百姓所急之人看到稍有不利百姓的情况,就喜欢上书直陈利弊。 在不同角度看到庐山的美景后,苏轼悟了,原来以前一直困惑着自己的,竟是身在局中四字。】 - 好友看到一向乐呵的苏轼驻足愣神望着天幕,便知晓天幕说中了好友的心中事,只因苏轼对朝政无能为力只能远离,却又一直看不开丢不下,这样矛盾的苏轼,大概就是其魅力所在吧。 好友上前拍了拍苏轼的肩膀道:“子瞻兄,继续向上吧,山顶风光甚好。” 苏轼点了点头,跟着继续爬山,不过刚才天幕的话语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确实花了许多时间,才想通了其中关窍。 【不同于苏轼满眼皆是人生百态,诗中带理,唐朝大诗人李白则要更放荡不羁爱自由一些,借诗抒情。 李白也同苏轼一样,曾游到庐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被飞流直下的瀑布惊艳到了李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惊艳了现代小学生们。 李白与苏轼的这两首诗都入选了小学必读诗篇,大概因为苏轼的诗更多了些哲理,所以李白写瀑布是二年级必读诗篇,苏轼写山峰则是四年级必读诗篇。】 - 因天幕很贴心的给转换了不同时代对于学生的称谓,李白清晰的看见了自己的诗篇是给幼学背诵的,还比那宋朝的苏轼低了两个学年。 杜甫安慰道:“太白兄,好歹也入选啦。” 所以李白是在气这个吗?还真是这样,侧看过去李白的腮帮子鼓鼓的好似生气的河豚,他在气被苏轼比了下去: “子美兄,为何我的诗给更年幼的学子研读?” 杜甫默默翻了个大白眼道:“矫情!” 【大概因为李白这首诗很是朗朗上口,所以低年纪同学们更喜欢改编李白的诗篇,某日某学校测验,需写篇作文,某同学冥思苦想后,下笔如有神。】 - 李白瞪大了双眼,朝杜甫炫耀道:“子美兄,看来还是吾略胜一筹啊!” 【这位同学大概年龄太小,当时又很饿,于是提笔写下了如下神篇: “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唉,走进烤鸭店想吃烤鸭却没带钱,李白也太惨了…】 - “太白兄,你醒醒啊,太白兄你怎么晕过去了!” 杜甫扶着李白在一旁躺下,这后世的学子在杜甫看来,明明颇有童趣啊。 【烤鸭确实美味,李白在庐山看瀑布时没能吃上烤鸭。不过苏轼却尝到了地道的风味鸭肉。 在结束了江西之行后,苏轼没有直接北上汝州,而是继续坐船顺着江水南下,探望王安石去了。 苏轼感念当日王安石的上书之恩,因此特地书信一封,表明要亲自来拜访,王安石欣然接受,回信扫榻以待。】 - 行至金陵船还未靠岸,苏轼便瞧见有一人穿着寻常布衣骑着驴在岸边等着,举目远眺,并未见到王安石,苏轼疑惑了,难道书信未曾送达? 待船停稳后,刚才骑驴的布衣老者迎了上来,苏轼匆忙中发现,这位竟然就是昔日的丞相王安石。 苏轼忙作揖道:“轼无礼,以野服见相公。” 王安石摆了摆手道:“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