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 > 分卷阅读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95(1 / 1)

是脍炙人口,可惜不能与之一见,可惜,可惜了!” 【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想那周公瑾当年多风光,糙汉子能抱得大美人小乔归,实在是给糙汉子·周脸上贴金啦。】 - 糙汉子周瑜正在感慨不能与知己相见,却突然被调侃了起来。 小乔‘扑哧’一声笑了,周瑜转头看去,见到了什么叫芙蓉绣面巧笑倩兮,糙汉子瞬间陶醉了,他就是一糙汉子,娶到了美娇娘他很骄傲! - 曹操气炸了,在殿中破口大骂: “若不是当日孤全军上下遇到疫疾,能让周公瑾如此扬名?” 大家不会真的以为当日火烧战船,全是孙刘联军的功绩,他曹操真的无能如斯吧?! 【除了感叹往昔的风流人物,还借着景色抒发愤懑的心绪: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对于被贬谪黄州,苏轼是郁闷的,虽然一改往日的豪放诗风,可毕竟水平在这里,写出来的自然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苏轼心里的苦没人懂,不肯栖寒枝的是他自己,也不愿与朝中他看不过眼的人做同僚,宁愿到黄州来过苦日子。 只能说现在真的很理解苏辙,一朝得势了再也不敢乱说话导致被贬,若苏辙不能一直身居高位,就凭苏轼这张嘴外加这支小毛笔,再来一百个苏辙都救不了苏轼啊!】 - “这…子瞻兄,天幕批评你的小毛笔了。” 苏轼涨红了脸道:“天幕未曾批评,是在说吾弟的拳拳爱兄之心!” 这回彻底给张怀民整不会了,拳拳之心是可以这样用的吗? 【苏轼属于到一地就爱一地之人,虽然都是贬谪地,但能够远离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他觉得很畅快。 因此当朝廷要将苏轼从黄州调走时,苏轼还颇为不舍,大概觉得好不容易在东边的坡地里撒下了种子,这都还没成熟呢怎么就把他调走了,好歹让他收割一波粮食再走啊! 不过这次苏轼能被朝廷想起来,还是因为他神乎其神小毛笔的缘故,原来苏轼以前在密州任职时,曾作这首词: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本为苏轼在中秋佳节,想念弟弟苏辙时一时醉酒兴起所作,从来酒后出佳作,苏轼在此一道颇有李白之风。 当时苏轼已经好几年没见过弟弟苏辙了,弟宝男苏轼有些受不了,上书朝廷很想调到离弟弟近一些的地方去,和弟弟贴贴,可朝廷没能批准。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中秋节家人团圆时分见不到弟弟,苏轼自然心里很难受。不过这份难受化为词句后,竟然如此惊才绝艳。 当时的佳作没能流传开,等苏轼被贬谪黄州后,这首词居然在京师广为流传,大家争相传唱苏轼的词。 才子们对着这首词逐字逐句的好好琢磨,又一遍遍学着这样的调调写,却始终写不出苏轼的风采来。 潮流奇闻轶事总是传播范围很广,苏轼的词在当时京师热搜榜榜一待了许久,大家研读讨论着,自然也更关心作此词的苏轼本人。 火热的词风也传到了宫中,传至宋神宗的耳边,宋神宗拿起苏轼所作的词一看,叹道:“果真是一首好词!” 偏偏词句内容与以往的杠精言辞有着很大的差别,又是天上宫阙,又是琼楼玉宇的,搞得宋神宗以为苏轼心里始终是惦记着朝廷,惦记着他这位君王的。 大概是以往被小毛笔迫害得次数多了,宋神宗看着都有些感动,甚至想哭!之前的诗词,宋神宗归类为只是一时政见不同犯了牛脾气。 不过才子嘛,气性大一些也是有的,很是值得原谅,所以起了惜才之心,透露了想召苏轼回朝任职的想法。 自从苏轼的词在京师大范围流传开,改革派就心绞痛,果不其然,官家这回还真想起苏轼了! 若放这么一支烦人的小毛笔回来,整又整不死他,看他拿着小毛笔写字又膈应自己,偏偏他们还无一人能与小毛笔的书写功底抗衡,于是使出了大力气阻止宋神宗召回苏轼。 朝臣都一力反对,宋神宗也不能拿着苏轼写词写得好这种理由召回苏轼,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苏轼量移至汝州,好歹离开京师近一些,待往后再徐徐图之。 这就有了苏轼在黄州种地中的好好的,却突然接到朝廷诏令的由来。一个美丽的误会打破了苏轼在黄州的种地生活。】 - 临至晚年的宋仁宗再没有力气折腾改革事宜了,他现在只想知道大宋朝最后到底有没有改革成功,至少也要改善一些当时的困境。 看到宋神宗美丽的误会时,久病缠身的宋仁宗也笑了,朝着养子赵宗实道: “看来仲针的一腔感动,竟是未能被领情啊!” 赵宗实擦了擦额头的汗,自家儿子以后这么折腾苏轼,这苏轼又是此时官家颇为欣赏之人,做父亲的还要替儿子从中周旋,看来回去后不得不给儿子来一顿竹板炒肉了! 【不过嘀咕归嘀咕,朝廷相召却不能不去,在挥别了居住四年的黄州后,苏轼走上了回京之路。 不过毕竟也不是啥朝廷要员,到了汝州还是领着团练副使的职,所以苏轼便开动了他的小脑筋,开始公费旅游了。 他决定走水路,先送长子苏迈去江西任职。由于苏轼的文坛地位甚高,因此与之往来的好友众多,且好友们皆在水路沿线,所以送完长子后,决定去访一访老友们,穷游路线就这样被苏轼给安排明白了。 这次的江西之行,对于苏轼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送长子去任职,而是要去看望弟弟苏辙! 当时苏辙正好在江西筠州任职,之所以在此地任职,皆因兄长的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辙以官职换兄长一命触怒皇上,这不一气之下给他贬来筠州,还规定五年内不得升职。 所以就连‘罪魁祸首’苏轼都能调动了,苏辙还在苦哈哈的干着老本行。整日在市井间卖盐卖酒,还要收取各种鱼肉的税目与买卖之人扯皮,可以说繁琐异常。 与之相比,苏轼在黄州只需种地自给自足,好似比苏辙所做之事少而简单了许多,不过这一切在苏轼来看望苏辙时都被其隐瞒了,苏轼当时甚至不知弟弟每日这般辛劳。】 - 平行时空中,苏轼恰巧在苏辙住地探望,本以为就如弟弟所说,每日只需记录些盐酒税目即可,动动笔墨累不着。 苏辙无奈的看向坐在地上扯着他裤腿的苏轼:“大哥,快起来吧,真没有天幕说得那样繁琐,我如今皆已娴熟并不觉累。” 任凭苏辙怎样劝说,苏轼就是不听,将眼泪鼻涕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