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苏大人,叫的苏轼直接自闭了。 【在惠州期间,苏轼除了吃美食喜欢作诗,平日对于百姓政事等问题也喜欢作诗吐槽。 小杠精一吐槽起来,总能将执政之人气得跳脚。就在苏轼的“不辞长作岭南人”传入京师后,改革派彻底暴走。 平日里吐槽他们不作为就罢了,如今苏轼在偏僻的惠州还能过得这般如鱼得水,都要长作岭南人了。 改革派心想,好嘛,苏轼这小日子过得可真舒坦,他们在京师轻易都吃不着荔枝,被贬谪的苏轼一天要吃三百颗荔枝。 他们在京师吃不着什么西村鸡,芋头羹之类的,苏轼通通都吃上了。 苏轼的日子舒坦了,改革派心里还能舒坦吗? 于是改革派又从苏轼的诗句中找寻错处,曲解其中的意思,给苏轼又扣上不敬朝廷的帽子。 这下朝中再无人能帮苏轼转圜,苏轼本以为惠州就是他职场生涯的最后一站,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要再经历一次被贬谪。 改革派觉得苏轼既然这么想做岭南人,不如到更南边去体验一下当地生活,还以苏轼字子瞻为由,将苏轼贬去儋州,这样很配得上苏轼。 能对一心为百姓做实事之人,说出如此无耻之言,可见当时宋朝官场的乌烟瘴气。 将苏轼贬去琼州别驾儋州安置,让他接受一下生活的洗礼是改革派的主要目的,不能如惠州般,一日啖三百颗荔枝,太奢侈! 儋州便是在如今的海南岛,海南在如今可是大家趋之若鹜之地,到了假期大家都争相去海南旅行。 然而当时的苏轼却慌了,要知道儋州在宋朝,一直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被贬谪去儋州,也就比斩首轻一级。 且儋州当时与内陆交流甚少,是真正的缺医少药,瘴气横生,以苏轼当时六十多岁的年纪被贬谪去儋州,真有可能染上疾病。 岛内民众尚未与外界过多接触,截止到苏轼去之前,都没有一个能出岛参加科考之人。 所以说贬谪苏轼之人用心险恶,他们希望苏轼到了儋州整日郁郁不振作,若是能被疾病打倒,那正是他们所期望的。 更过分的还在后头,苏轼被贬谪去儋州,还规定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乘坐官船,不得住在官署。 苏辙知道兄长被贬去儋州心急如焚,上书希望被贬至更远的雷州,苏辙想在苏轼去儋州前再见苏轼一面。 最后,苏轼在苏辙的陪伴下踏上了南去的小船,看着随风雨飘摇的船只越来越远,苏辙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为兄长此去儋州担忧,为此生不知还能否与兄长相见而焦急。】 - “唉…” 李斯看着天幕,又跑去秦始皇边上找地图,发现苏轼被贬谪的岛离宋朝的京师足有几千里,痛心疾首。 “陛下,苏大学士未免也被贬谪的太远了,以他六十多岁的高龄来说实在残酷。” 五十多岁的秦始皇被李斯说得火冒三丈,什么叫高龄?六十多岁是高龄,那五十多岁的秦始皇岂不是很老? “丞相,既然这么担忧苏轼,不若你也去儋耳试试?” 这下惊的李斯赶忙坐回自己的小椅子,开玩笑被发配去那里他还怎么实现政治抱负理想? 调整成最狗腿的笑容后,李斯回禀:“陛下,斯以为,这就不必了,斯日夜思念陛下,一日不见陛下如隔三秋尔!” 隔壁扶苏扔了毛笔不干了,实在忒肉麻!耳朵都要听‘吐’了! 【以改革派所想,苏轼到了儋州必定因当地环境恶劣而整日憔悴,更别提还有什么赋诗吃美食的心情了。 可苏轼还真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到了儋州后,苏轼虽不是一地长官,但仍然心系百姓,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事实。 首先,苏轼发现儋州当地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学舍破旧不堪,也没有几人正经入学。 学子们更是因家中交不起束脩,很少来学堂进学,正儿八经将学的先生更是少之又少。 苏轼听闻此况后,自愿不手分文,坚持在当地开设学堂讲学,学子们皆可自愿来听讲。 以苏轼的文采,自然吸引了原本想要进学却苦于教育资源缺失的学子,自苏轼在儋州教学后,苏轼当时的学生还真就考中了举人与进士。 其次,由于与内陆联系较少,因此当地民众还没有种田为生的概念,大片良田就此荒芜着。 苏轼看到当地百姓吃不饱饭也没人种田为生,觉得应该改变他们的观念,于是写了多首劝农诗,还以身作则教导百姓怎样种植。 百姓们大多是淳朴而又良善的,在苏轼的大力帮助下他们都逐渐过上了好生活,自然对苏轼很是爱戴。 热情的儋州百姓们到了年节,又自发给苏轼送美味土特产了,一个个篮筐堆在苏轼住地门口,苏轼哭笑不得。 打开篮筐一瞧,这椭圆深绿、深白色外壳,表壳还凹凸不平的,苏轼来到儋州便一直能见到。 可这不是当地人用来修筑房子的原材料吗,这也能吃?】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发出了一条弹幕:这是啥,能吃吗? 众人:你猜,猜对了就告诉你~ —— [1]《西新桥》宋,苏轼“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2]苏轼《记惠州土芋》记载:谓芋…丙子除夜前两日,夜饥甚,远游煨两枚见啖,美甚,乃为书此帖。 [3]《过子忽出新意…》诗中写道:“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第69章 蒜泥生蚝 【一位热情的儋州当地百姓看着苏轼手足无措的样子,跑来告诉苏轼,这是儋州海边的特产牡蛎,也被称为生蚝,可水煮食用。 划重点,可以水煮食用,这不就回到苏轼的老本行了吗? 水煮什么的,苏轼他熟啊!苏轼跟着当地百姓回家,看了一回生蚝的煮制方法后,回去开始了激情创作。 水煮是最简单的做法,用刀将生蚝分割开,放入水中煮,再加入料酒去腥。 在几次实践中,苏轼发现生蚝中的汁液是个不可多得的宝贝,每次割开生蚝,使汁液流淌进锅中,那生蚝煮出来必定会更加鲜美。 煮熟后再从壳上取出蚝肉,蘸着调味汁送入口中,这鲜嫩、爽滑的口感!直戳苏轼的味蕾,原来儋州当地就如同惠州一般,有着内陆尝不到的鲜美滋味。 一口一个生蚝吃得欢快的苏轼,很快发现了生蚝的另一种做法,这还是从芋头上得来的灵感。 他觉得既然能水煮,那炙烤出来的生蚝口味又如何呢?想到这,苏轼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于是苏轼又拿出了剩下的生蚝,一个个割开放于火炉上,还创新发明了一款蘸汁,葱姜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