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 > 分卷阅读1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08(1 / 1)

为,儋州就是苏轼最后的栖身地,若再被贬谪,苏轼就要被贬到海里去了。 所以对于自己以后要住的小茅屋,苏轼还是很爱惜的,时常就要招呼儿子苏过修修补补。 每当晴天时,儋州百姓们路过苏轼的茅草屋,总能看见苏家小郎君在屋顶铺草垫木什么的,很是勤劳。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苏大人喜爱修缮房子,若看见称手的茅草木头,都会拿去交给苏大人家的苏小郎君。 每当这时,苏家茅草屋就会传来许多欢声笑语,苏轼总是喜笑颜开,苏过总是愁眉苦脸。 苏轼高兴的是茅草屋越来越坚固,不会半夜睡着还要担忧屋顶不保,苏过愁的是又得爬上屋顶加茅草去了。 这样清贫又安逸的日子过了三年后,年轻的宋哲宗却突然驾崩了,由于哲宗并未留下子嗣,所以哲宗的弟弟赵佶登位,是为宋徽宗。 且不说朝堂之事,宋徽宗登基后按例大赦天下,且朝廷又回归到了保守派当政,苏轼也就在这一波赦免之中得以离开儋州。 与苏轼以往的任职地一样,儋州的百姓们也很舍不得苏轼,但苏轼有了更好的前程百姓们又打心眼里为他开心。 这回总算能坐上官船了,随着官船的驶离,苏轼朝着码头挥了挥手,看着相邀来给他送行的质朴百姓们,心头泛起了近乡情怯之感。 随着诏令,苏轼一路坐船北上,可到底已是花甲之年,又经历不断被贬谪,纵使苏轼心态再好,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到了常州后病情突然恶化,苏轼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很了解,他觉得大概是大限将至了…】 作者有话要说: [1]《食蚝》宋,苏轼: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2]《过侄寄椰冠》宋,苏辙,“垂空旋取海棕子,束发装成老法师。” 第70章 天价蟹黄汤包 临别之际,能回到有田产的常州居住,而不是漂泊在儋州,对苏轼来说很是欣慰了,他拉着儿子们的手一一叮嘱莫要哀伤。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苏轼回忆着往昔的政治生涯,到底是领悟了自己的小毛笔带来的困扰。 可他并不后悔,立身为民一直是苏轼当官的准则,若不能为民办事,不能为国为民办实事,那他甘愿被贬谪,也不要随波逐流。 无愧于家国百姓的苏轼,临别之际最想见的人就是他的弟弟苏辙,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直到做了官才将他们分开。 可分得开的是距离,分不开的却是两人真挚的兄弟情,苏轼惦念着弟弟,苏辙想念着哥哥。 由于苏辙在任地不得轻易离开,苏轼知晓他大概是见不到苏辙最后一面了,拖着病体,苏轼在悲痛中呢喃: “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为今只有我的子由啊,自从琼州一别再也不复相见,如今我就要离去了,却未能见上子由一面,离别之痛,实在难忍! 苏轼万事不愧于心,此生也没有什么遗憾,却在临别之际遗憾未能见到弟弟一面,带着这样的遗憾,苏轼长久的闭上了双眼。 世间至痛,唯有亲人离去,却未及见上最后一面令人心碎断肠,苏辙听闻兄长逝去的噩耗,在任上哭得晕厥了过去。 要知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此从苏辙兄弟二人父母相继去后,长兄如父的苏轼就是苏辙唯一的情感寄托。 现在兄长苏轼也去了,苏辙的人生,就只剩下归途,思念兄长亲人之情困扰着苏辙夜夜无法安眠。 苏辙晚上睡不着,就起身整理兄长以前写的诗句以解思兄之情,发现每隔几篇,总会有写到他的诗篇: “当时四海一子由”、“与君世世为兄弟” 字字句句都表达了苏轼与苏辙的手足之情,往后余生中,苏辙总会想起幼时与父母兄长在眉州的日子。 还没等到苏辙官复原职被召回朝堂,宋朝的朝政大权就已经被蔡京牢牢把控了,于是苏辙的升迁路戛然而止。 兄长苏轼离去后,苏辙也没了当政之心,遂不理政事,只一心著书撰文。 待百年后,苏辙本应落叶归根,葬于四川眉山老家,可他的兄长苏轼觉得小峨眉山风景秀丽,嘱托苏辙将他葬在这儿。 于是苏辙也嘱托晚辈,待他百年之后将他葬于苏轼墓旁,生来就跟着哥哥读书习字玩耍,去世后也要陪伴在哥哥身旁。 以求与君世世为兄弟!】 - 平行时空中,苏轼正在弥留之际,指挥着苏迈苏过等人将他挪至庭院中,他要看看在他归去后苏辙的生活情况。 待看到苏辙仍然被贬谪未能回京,深深叹了一口气,不知是为宋朝的命运,还是担忧苏辙的仕途。 不过见着弟弟临别之际还要粘着自己安葬,苏轼欣慰一笑: “这小子…若有来世,定与君为兄弟啊…” 看着天幕,苏轼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 - 天幕中苏轼与苏辙生离死别很是凄惨,秦朝朝堂中李斯也哭得很凄惨,扶苏扶着李斯坐下,不断的给他换帕子擦眼泪。 “苏轼兄弟二人的确手足情深,可丞相未免太过于忧心他二人之事。” 这哭哭啼啼的,就连扶苏都要受不了了,若再哭下去,就要引来阿父的责骂啦。 果不其然,秦始皇批阅完竹简抬起了头: “丞相,近来竹简…” 还没等秦始皇说完,李斯立马停止了哭泣,投入到了政事中去。 这可给扶苏开了眼了,要论治丞相,还得是阿父! 【蔡京一向是闻风而动的墙头草政客,不管是改革还是保守派,只要哪方当政他就坚定的支持哪方。 宋徽宗继位前,正是哲宗支持的改革派当政,于是蔡京就与改革派交好,宋徽宗继位后开始贬谪改革派官员。 就这样蔡京被贬去了杭州,但蔡京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之人,就在宋徽宗身边的大红人宦官童贯来杭州时,蔡京极尽所能与其结交。 童贯之所以来杭州,是奉了宋徽宗之命,来搜刮奇珍异石书画古玩。 宋徽宗原本是个喜爱吃喝玩乐的浪荡皇子,皇位压根传不到他这里,可谁知宋哲宗一朝离去,宋徽宗赵佶在向太后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了。 继位之初,宋徽宗还曾招揽贤臣谋士,可还没等多久,赵佶便厌倦了,每日面对枯燥的政事不是他所长。 何况如今宋徽宗可谓富有四海,一朝帝王怎能压抑本性,看着遍地的珠宝字画不去赏玩?这才有了心腹童贯四处搜刮珍宝之事。 童贯来了杭州后,投机分子蔡京闻风而动,拿出许多钱财金银贿赂童贯,哄得童贯都要与他称兄道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