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爹的本事大。” - 平行时空中,李景隆还在逃跑。 当他看到天幕的内容之后,抬头仰望着天空,愤怒大喊: “贼老天!既然他朱棣是真龙天子在世,那您直接送他登上皇位不就得了!” 作何要给真龙天子设置这么多考验? 最重要的是,害得他这条池鱼几次三番被打得逃跑,殊不知逃跑也是很辛苦的,心很累!并比不打仗轻松多少好吧! 【当然,妖风是没有,不过李景隆这个倒霉蛋也实在是倒霉,一股强风袭来其他旗子都安然无恙。 甚至朱棣的一方的旗帜都立得好好的,偏他李景隆的旗杆子被拦腰折断了。 若不是这军需物资都是朱允炆亲自调拨,都给的主力军最好的装备,李景隆甚至都要怀疑。 陛下这不是在坑人吧? 莫不是陛下囊中羞涩,而京师的哪个铁匠铺子正好在搞削价活动,9两9银子买一送一?】 - “真是一派胡言,朕何时去铁匠铺子打买一送一的旗杆了?!” 真真是气煞朱允炆也,李景隆这个蠢货,帅旗早不断晚不断,偏偏这个时候断,这帅旗断了还能有个好? 作者有话要说: [1]《明史》记载:会旋风起,折景隆旗。 [2]《明通鉴》卷十二:燕王见事急…佯举鞭招后骑,景隆疑有伏,不敢进,会高煦救至,乃得免。 第96章 德州扒鸡前身 【两军对阵时,战场上一片混乱,前头的将士们压根看不见主帅,只能靠着旗帜号令等这类物什辨别。 如今帅旗倒了,朝廷军彻底陷入了混乱中,只因一军主帅的旗子,只有在主帅被斩或失去踪迹时,才会倒下。 现下李景隆虽然好好的,可除了近处的将士们,其他人一概不知啊! 他们都以为李景隆已命丧战场,战局由此发生了变化,朝廷将士们觉得己方失了主将,群龙无首。 朱棣瞧着这一情形,大呼天助我也,当机立断率军绕至李景隆大军的后侧,借着大风点了一把火。 大火趁着风力就这样燃起来了,还因风都是往朝廷军一方吹的,朝廷军的军营瞬间弥漫在火海中。 火势愈演愈烈,李景隆被吓得拔腿就跑,更别提什么将帅旗捡起来稳定军心了,这都直接吓破胆了,还是赶紧逃跑保命要紧! 李景隆的确是逃了出去保住了性命,可剩下的朝廷大军就惨了,碰上李景隆这样不顾下属的主将,也是将士们的悲哀。 被大火烧得失去方向感的将士们四处乱窜,企图逃离火场,朱棣乘势追击,在一旁率领燕军进行强攻。 而另一方英勇作战的瞿能父子等将领,看到军营这一情形,也是心急如焚,想赶去军营挽回颓势。 朱高煦看准时机,带着手下的将士们从斜刺里穿插过来,几个回合之后,瞿能父子被斩。 另一员大将平安也因这一混乱局面被俘虏,最终只有李景隆带着剩下几路将士们逃走了。 最令朱棣哭笑不得的是,李景隆老毛病又犯了,明明他的大军殿后,应当有很长时间可以撤退。 李景隆就是不听副将苦口婆心的劝解,任然一意孤行的下令: “放下武器!扔下马匹!轻装简行,迅速撤离!” 嫡系部队几乎都要背诵出自家将军的逃跑口号,他们也完美的执行了这一命令。 将兵器、粮食、装载物资的辎重车辆等等,通通留在了原地,轻轻松松就跟着将军逃跑了。 等李景隆安全撤到济南后,原本的六十万大军,被李景隆霍霍得只剩下数十万人马。 更别提那些精锐武器等装备了,人都没了,还谈其他? 在白沟河的这一战,在朱棣起事的过程中极为重要,可谓是朱棣逆风翻盘的一战。 虽然此战燕军也损失惨重,大将几乎损失殆尽,十多万人马中也有过半殒命于战场。 但却对朱棣剑指京师,有了突破性的帮助,原因无他,实在是他的冤大头对家李景隆他给的太多了!】 - “蠢货!这个蠢货!当初是谁告诉朕李景隆大胜的?!赶紧派人将李景隆追回,换人!” 朱允炆看完天幕后又大发雷霆,他原本充分相信李景隆的能力,给了他最好的装备最多的人马。 可李景隆都干了些什么事? 侍人斟酌片刻后,颤颤巍巍的回答: “陛下,前方来报,李…李将军已经身在济南了。” 听到这一消息,朱允炆脑袋嗡嗡作响,扶着柱子缓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身在济南,是天幕中那个意思吗? 是又一次丢盔弃甲后,将物资全都留给燕军,尔后自己逃跑的意思? 大殿内寂静了许久,朱允炆才悠悠地开口道: “将李景隆召回,宣大臣们进殿,重新讨论出征人选。” 逃都逃了,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及时止损啊!朱允炆甚至觉得天幕有些不怀好意。 不然为何不在李景隆出征前,将此战役提前放给他看? 【朝廷将士们溃逃的溃逃,逃不掉的也只能归顺朱棣,清点完人数后,张玉发现李景隆又给他们留了数十万的将士。 除了这些人是李景隆送的,原本朝廷军营驻扎处的粮食、兵器等等,全都是李景隆送的! 张玉清点了许久,才从各副将处得知一共收缴了多少物资,听完后脸上笑开了花。 同时又有些深深的忧虑,这李景隆,眼瞧着是自己人啊,可他演的太假了,丝毫没有得到殿下的真传! 照李景隆这样演下去,朝廷想必很快就会发现李景隆的底细,到时候再换个旁的将领来,就没有这么多人马和物资可送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埋怨一下殿下,他觉得都到了这一步了,殿下这还有啥好隐瞒的?直接摆开来将就是。 况且若李景隆是自己人,那对战时就不能下死手打,得悠着些不能伤了自己人啊! 这样几场大战下来,还不能表现出李景隆的忠心?为何殿下还要将李景隆派回朝廷。 李景隆岂不是很危险? 张玉以为自己发现了真相,迅速小跑至朱棣身旁,焦急地道: “殿下,还是将李将军召回吧!咱们都信他的投诚之心了,您瞧瞧这些人马,这些物资!若再回朝廷,李将军危矣!” 朱棣闻言眼角眉梢都狠狠地抽了抽,谁告诉张玉李景隆是他的人了?张玉是哪来的错觉? “李景隆压根就不是本王的人!” 敢情他强调了这么多回,张玉都当耳旁风? 这想法很危险啊,李景隆只是自己怂,并不是朱棣的细作,下回战场上碰面了还得你来我往的厮杀。 张玉就很不理解,这样一心为燕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