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不懂其中深意,只看到不用花钱就有人给自己管孩子养孩子,还能认字,多好的事,以往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自然是愿意将孩子往新建成的学堂送,甚至会劝还在部族生活的亲戚朋友也将孩子送入城中上学。
“你们不想进城生活,把娃娃送去学堂也可以,告示都贴出来了,你们不去,可有得是人要送去,到时候人数满了,你们想送都没人要。”
年老些的牧民总有顾虑,忧心道:“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儿,上学堂哪有不花钱还管饭的,你们当心些,可别被那些汉人给骗了,汉人最狡诈,若不是首领执意要投靠,我们部族又弱小,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年轻人也不愿意住帐篷放牧了,都想搬进城做生意挣钱,时间长了我们部族的传承怕是要断,唉!”
现在就急着把孩子送去汉人的学堂,学汉人的东西,等孩子长大还不是样样都仿照汉人。
老牧民的担忧不无道理,也有人想到过其中的利害关系,但经不住城内的诱惑太大,部族中很多年轻人的那颗心就跟长了翅膀似的想飞进城。
已经去了那些改头换面,脱下了部族的羊皮袍子,开始穿绸缎袄,戴汉人的护耳帽,手揣暖炉,学汉人在跟往来的商队谈笑风生,每日光动动嘴皮子就能做成生意挣到大把的银子。
想买多少雪花盐都行,不用再眼巴巴等着首领分配,更不用担心夜里寒风大雪会将帐篷压垮,因为城中新盖的房子十分牢固,暖炕宽敞舒适,再不用裹着笨重还脏兮兮的羊皮袍子一家人挤着睡觉。
部族的首领和长老对此不是没察觉,但他们也无力阻止,就算后悔投靠也无用,只能眼睁睁看着部族的年轻族人要么搬进城中居住,要么就跑去北境军的营地要从军打仗立功。
原本团结牢靠的部族就这么被打散,形不成势力,构不成威胁。
在跟东辽正式谈判之前,虞归晚就是在城中先了解这些,听到幼儿命人办的学堂会起这样的作用,不由挑了下眉,瞬间不心疼建学堂的这笔开支,甚至想着拿下拓挞之后也要仿照此类。
“这法子好用,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将这些草原部族的势力打散。”
阎罗娘也觉得不可思议,“还是幼儿妹妹聪慧,能想到这样的法子,请来的教书先生还是南柏舍原来的那些半大娃娃。”
曾经的半大娃娃现如今已长大成人能独当一面,她们曾在南柏舍的村学念书识字,不说出口成章,锦绣芳华,起码能写会算,思想又不迂腐。
来边城之前她们先到的偏关,幼儿特意召见了她们,跟她们谈了许久,教授她们到边城之后要如何做,说白了就是给牧民的孩子洗脑,让他们淡忘自己部族的文化传承,学习并认可大雍文化。
“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大雍人,而非草原部族。”
这种文化入侵式的方法,虞归晚在末世没有接触过。
末世是一个没有秩序的混乱社会,最核心的文化就是生存、活下去,只要足够强大就能成为末世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