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顺利,便是指自?己在白?鹿书院读不下去书,并且在科考上再无进益。 若是到了那时,他就算灰头土脸,也会回乡投奔老师及长辈的。 可这样的概率实在不高,以至于张老爷子根本没有过这个想法。 “也好。” 虽然心中非常遗憾,但张老爷子仍然点点头,送了宁颂一份程仪:“既然如?此,我愿你顺顺利利,鹏程万里。” 带着宁淼与宁木祭拜完父母,将老房子拜托给张家,宁颂又去了一趟西山村。 昔日?租住的房子还没有退,房东偶尔来打扫一趟。 宁颂一家人回来时,东家刚好在,见?到他们?眼睛一亮:“哟,宁老爷回来了!” 之?前将院子租给宁颂时,这位东家心中并没有多乐意。一是嫌弃宁颂讲价,将租金压得很低,其次也担心对方租不到多久,到时候还得再找租客。 谁知道会有这等发展! 在得知宁颂考中县试之?后,这个小?院儿的价格就翻了一倍,等到宁颂县、府、院试三联捷报,小?院的租金就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了。 甚至有人想花大价钱买下来。 这让东家乐得晚上睡觉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正是因为得了这一份好处,在宁颂言明要?退租后,房东非但没有拒绝,还很是慷慨地退了小?半年的租金。 “若是还需要?房子,宁老爷尽管来找我!” 虽然宁颂的年龄比这位东家的儿子还要?小?,可对方叫起“老爷”来丝毫不含糊。 “一定。”宁颂微笑着送客。 “德行。” 刘大娘看不惯这房东前倨后恭的抠门劲儿。 处理完西山村的房子,宁颂的回乡之?旅只剩下最后一站——郑夫子家。 由于报名时间的耽搁,宁颂比郑夫子晚回了西山村将近一个月,恰好,县试结束本就是一个新的学期的开始,郑夫子又收了一大批学生。 因此,在宁颂进入私塾时,见?到的多半都是新鲜面孔。 这些陌生的、稚嫩的学童们?好奇地看着这个被夫子高兴地迎进屋子里的陌生人。 “他是谁呀?” 学童们?窃窃私语。 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宁颂与郑夫子来说,原本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然而宁颂再次见?到恩师,却?是愣了愣。 无他,完全是因为郑夫子的变化太大了。 如?此短的一段时间,郑夫子胖了,看起来气色却?变得更好了。 “还是回家好。”郑夫子乐呵呵地说。 在临州他每日?都睡不着觉,乡试之?前是担心考试不顺利。考完之?后,又为了自?己的前程而迷茫。 现在下定了决心,回了家,反倒是好了。 “您打算好了吗?”宁颂侧过头,看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刚刚入学,稚嫩得如?同一张白?纸。 “我想好了。”郑夫子的语气中只剩下了笃定。 比起当官,他更想要?继续当夫子。能让他真正开心的事情是享受参与学子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能有你这个徒弟,我很开心。” 在对话的结尾,郑夫子温声道。 拜访完了郑夫子,又被拉着做了一回讲座,宁颂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回乡之?旅。 在返回临州的路上,宁颂想到了郑夫子的选择,心中颇为感?慨。 “哥哥,怎么了?”马车上没办法读书写字,宁淼无聊地拉着宁颂说话。 “没什么,就是有些感?慨。” 郑夫子找到了他喜欢做的事情,那他呢? 还好,对于恩师的选择,宁颂的心中虽然生出一些彷徨来,但很快就被忙碌的现实唤回了注意力。 正式入学之?前,他仍然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颂哥儿,这些都让他们?带走哈?” 在回到临州的第?二日?,宁颂拜托吴管家,帮忙找了个牙人,将之?前收的礼物处理掉。 牙人早已经习惯了帮人处理这样的事务,区区一个时辰的功夫,就估价加上运输,全部都搞定了。 “宁老爷这块玉佩出不出?” 之?前宁颂考中案首时,杂七杂八的人来道贺,送来的礼物层次不齐,堆了半个屋子,这一回都让人打包带走。 只是牙人其他的看不上眼,却?看上了宁颂身上挂的这块玉佩。 “……您这块玉佩,少说得这个数。” 牙人比划了一个五。 “去!”吴管家哪想到牙人能来这一出,连忙驱赶他,“你觉得我们?是缺这点儿钱的人吗?” 被管家提醒,牙人连忙道歉:“抱歉抱歉,多有得罪,我是职业病。” 话虽如?此,在离开时,牙人仍然依依不舍地提了一句:“如?果您那日?不想要?了,记得优先找我哈。” 闻言,在牙人离开时,宁颂没忍住摸了一下玉佩。 想了想,最后还是打算妥帖地收了起来。 回家,处理房子,收拾家具,等到九月底时,宁颂彻底打理完了杂务,在白?鹿书院山脚下租了一间房子。 因为宁颂考试的缘故,刘大郎在临州府干了许久,近日?恰好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干脆入职了。 新的活计比较忙,加上手?下又有了下属需要?看顾,刘大郎便没有精力日?日?往返于书院与店之?间,只好在府城内重新找了房子。 “聚散总有时,颂哥儿。” 虽然刘大郎早已经预料到了这一日?,可分?别来临时,他仍然觉得有些伤感?。 “你在乱说什么?” 对于这个从?穿越之?后便照看自?己的兄长,宁颂听?到对方这样说话,忍不住皱眉。 “都在临州,有什么聚散不聚散的?” 刘大郎无法与宁颂一家人一起生活,可刘大娘在犹豫了几日?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同宁颂三人一起去白?鹿书院。 “我舍不得两个孩子。” 与宁淼与宁木相处这么久,刘大娘早已经习惯了与宁家人一起生活。相比之?下,刘大郎一大把年纪,并不需要?她照看。 与其看儿子那张脸,倒不如?帮颂哥儿带弟弟妹妹。 反正颂哥儿不会亏待她。 对于刘大娘的选择,宁颂感?激不已,商量着给了刘大娘薪水。 “您千万别与我客气。” 东家听?说了,将吴管家也派给了宁颂。 “外面有个跑腿的比较方便。” 吴管家得到消息,第?二日?就跑来了——笑话,比起守着临州的空房子,他当然更愿意烧宁颂这个热灶。 有了刘大娘与吴管家的帮忙,搬家很快结束,连打扫、购置家具都不用宁颂操心。 剩下的时间,宁颂都用来温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