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陆长安和胡东海那边传出来的,陆长安甚至动了挖人的心思,还让他的助手小朱来试探过,杨君苏装傻蒙混过去了。 杨君苏见宋要武问了,就认真解释道:“宋大姐,我这人心直口快,心里有话从来不过夜。我跟你说句心里话,确实有人这么说过。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领袖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虽然我们女同志的地位比旧社会强太多了。可是社会上的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咱们女同志的晋升之路比男同志要难上几倍,我们比同行优秀一点点不行,必须得优秀很多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迟疑彷徨犹豫不决,周围人的打击、分化、腐蚀,我们不被鼓励向上,他们反而鼓励我们向下滑落。另外,还有竞争对手的诋毁陷害,不明真相群众的捕风捉影、流言蜚语,每一样都是巨大的考验,一不小心就陷进去爬不出来。 宋大姐,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如果你是个男领导,就咱们这层关系,恐怕早就有流言蜚语传出来了。人家造谣一张嘴,我辟谣跑断腿。你说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安心工作吗?” 宋要武初时听着频频点头,听到最后,又颇感无奈。杨君苏的担忧不是瞎担心,而是有很大可能性会发生。她以前有个同事,就是被人诬陷与领导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被人举报,虽然最后证明是子虚乌有,但她的前途也毁了。 杨君苏说道:“所以,无论是于公于私方面,我都愿意跟着你。宋大姐,你一定要努力,有你这棵大树挡着,我这棵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咱可要为广大妇女同志趟出一条血路,艰难的路咱们走了,以后南方她们那一代的路就轻松一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女同志的榜样太少了。” 宋要武再次笑道:“小杨,你挺适合做思想工作的,别说别人了,连我听了你的话都热血沸腾的,浑身充满斗志。” 宋要武这边也同意了杨君苏的提议,很快,总场那边也给了反馈,纪书记同意了,他要当本次活动的奠基人,时间就在本周日上午十点,全场各科室职工都来参加。 贺新华:“……” 他无奈地说道:“这么一来,一整天都没法干活了,工期又耽误一天。” 杨君苏说道:“你放心,奠基仪式过后,我保证工程进程会加快。”贺新华半信半疑。但他信不信也没用,总场已经下达命令,他只能遵从。 杨君苏一接到通知就火速进入工作状态:“金同志,你带人把石头周围的地给平整了,松松土,弄几袋沙子过来,把不重要的用不着的资料给我一份,最好弄个铁盒,再准备几把铁锹。” 跟老金说完这些,她像一阵旋风似的离开了,又去找小赵,让他做条幅,买鞭炮。接着她叫来齐冰,让她安排一些节目。 杨君苏骑着车子满场的转悠,这车子还是借的。杨君苏决定等忙完这些事后,一定得想办法买辆自行车。女人没有一辆好车怎么能行?必须得有一辆标配的豪车,这个时代的宝马奔驰——永久凤凰都可以。 作者有话说: 关于新房成本的事,查了不少资料,但官方资料比较少。最后百度加上问亲戚中还有记忆的老人。山东河南交界处,七十年代一百平米上下的三间或三间半砖瓦房大约需要千元左右,即每平米十元的造价水平。但那个年代砖瓦房特别少,一个村里也就两三户。大多数是土坯房和草泥房,或者是半砖半土坯房。 土坯房草泥房便宜很多,500左右。三间砖瓦房用砖数量大约两万多块,青红砖从两分半、三分、三分、三分半到四分不等。当然,不同的地方会有差异,只能做为一个参考。我写文时,会尽量贴近当时的实际情况,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资料,肯定会有虚构演绎之处,希望大家理解。 第六十六章 奠基仪式(下) 周日这天, 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宣天, 场面相当热闹。 场地中央有块黑色长方形石头, 上面系着红布, 身上写着三个大字:奠基石。 奠基石的旁边摆放着几把铁锹,铁锹把上也系着红布。 四个分场的科员都来了,很多职工也赶来看热闹。杨利民和他的同事们都来了, 叶香云也跟着牛婶吴婶她们一起来了。 杨利民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自己家闺女,他对着老陈一帮同事喊道:“快看, 那是我闺女。” 众人一看, 杨君苏穿得整整齐齐的,正在现场指挥众人干活呢。 老陈赞叹道:“老杨, 你养了个好闺女呀。你家老三瞧着越来越有气派了。” 杨利民心中得意, 不禁喜形于色,今天可真是太有面子了。 耿忠瞧着难受, 想讥讽两句, 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在此时,他也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耿军。胡东海和陆长安也来了,两人一个皮笑肉不笑, 一个心事重重。耿军则是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耷拉着脸, 塌着腰, 目光涣散无神。 耿忠深深叹息一声, 旁边有杨君苏衬着, 他连招呼都不想跟儿子打。 他不想打, 大家偏偏注意到了耿军。 有人道:“老耿, 那不是你儿子吗?哟,瞧着精神状态不好呀。” 耿忠目光躲闪:“应该是工作太累了。” 杨利民在一旁落井下石:“你儿子工作累个啥,我听说胡科长又招了个助手,他不像我闺女,既是宋科长的助手,又是谢秘书的助理,一根蜡烛两头烧,都快累坏了。” 耿忠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对对,你闺女忙得很,你闺女最厉害。”说完,他躲开了,实在受不了这种小人得志的嘴脸。 耿忠躲开了杨利民,但他躲不掉杨君苏,众人一直在讨论跟她有关的事情。 提出集资建房的是杨君苏,主持这个仪式的也是她,她现在是风光无限,宋要武做为她的直属领导可谓是大出风头。 现在大家私下里都夸在她们两个,说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做事雷厉风行,有头有尾,认真负责。 不光耿忠听着难受,胡东海和陆长安也挺难受。胡东海一直不敢小瞧宋要武,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这边,他还使过不少小手段,但他很快就发现,他从前还是小看了宋要武。无论是春播开荒还是基建工程,人家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几乎没有一点漏洞,特别是她的那个助手杨君苏,狡诈得像狐狸,滑得像泥鳅,他想插手也插不进去。 陆长安后期也回过味了,他还想通过人脉卡宋要武,结果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人家原来也是有人脉的。幸亏他没有动手,否则死的是他。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