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了想便说道:“刘同志,我个人生活上基本没什么难处,就是思想进步过程中出现了瓶颈,你知道的,我一直忠于领袖忠于党,可说起来让人遗憾,我到现在还不是党的女儿……” 小刘惊讶道:“你还不是党员啊?” “不是。” 小刘一拍脑袋:“瞧我,早应该该跟谢秘书或是纪书记提起这事才对。你放心,我会帮你的。” 杨君苏感激地说道:“谢谢刘同志,你才是我的福星啊。”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杨君苏入党这事十分顺利,小刘是真心帮忙,回去就趁着纪书记审稿子的时候提了此事。纪书记考虑一会儿,决定当杨君苏的入党介绍人,另一名介绍人是宋要武。宋要武接到纪书记打来的电话时也是暗自惊讶,她本来打算等明年再推荐杨君苏入党的,这样也挺好。 杨君苏入党的消息传回家里,杨利民激动得在院子里转了三圈,杨富贵也是心神恍惚。谁能想到,他们老杨家的官运竟会在君苏这个孙女身上?他打算明年祭祖时一定要跟祖先好好说说这事。 想到这里,他特地去告知杨利民:明年清明祭祖要带上杨君苏。他们杨家的规矩是,祭祖只允许男的参加,女的没资格。 杨利民非常激动,赶紧把这个特大好消息告诉杨君苏。 杨君苏的反应很平淡,甚至有些傲慢:“老杨家的祖宗我就不祭了,他们也不怎么灵,天天保佑你们这些男人,结果就没一个有出息的。不让我们女孩去,却出了我这么有出息的。看出来了吗?他们保佑谁谁不行。” 杨利民:“……”真是长能耐了,怼完活的,怼死的。 杨利民把消息反馈到杨富贵那儿时,杨富贵气了个倒仰。 叶老太也气得不行:“真没见过这样的女娃,给她面子,她还不要。” 在叶老太看来,能让孙女参加祭祖,那是天大的体面,她为杨家生儿育女,辛辛苦苦几十年,都没去祭过祖呢。 叶香云也不理解,不过她已经学乖了,不会像以前那样,出口就是一通指责,而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君君,我觉得这是多好的事啊,你为啥不愿意去?” 杨君苏漫不经心地道:“全家的女人不允许上桌,就让我上。全族的女人不让祭祖,就让我去。你还觉得这是荣耀?这就好比,邻居拿走了咱家的家具,最后还回来一部分,我应该对他们感激吗?那本来就是我的东西好吗?” 叶香云似懂非懂。 杨君苏又说:“再说了,祭祖是封建糟粕,我还真瞧不上。什么祖宗保佑,大多数人的祖宗跟他们一样贫穷愚昧无知,活着的时候都活得不像人样,还能指着他们死了能保佑你?想啥好事呢。我敢肯定,杨家的祖宗在地下也是一群一事无成、碌碌无为的鬼。” 叶香云:“……” 她看看四周,紧张地说:“可不能胡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杨君苏镇定自若地说道:“没事,我可是天选之女,他们捧着我还来不及呢,不会真敢怎样。他们要找也会找杨大宝,他做为长孙不争气。” 叶香云不敢再跟闺女聊这个敏感话题了,她怕杨家的祖宗夜里来找她聊天算帐。 杨君苏懒得理会祭祖的事,转而忙自己的事情。她答应了小刘的事情自然会做到,抽了两天时间写了三篇文章,一篇写他们的新房,题目叫《领导政策好,人民生活好》;一篇歌颂军人家属的《这里的江山格外娇,这里的妇女觉悟高》;歌颂赞扬开荒队的《战天斗地当愚公,幸福花开万代红》。 写完三篇稿子,杨君苏觉得还有余力,就顺手写了一篇关于宋要武的《昔日铁姑娘,今日女场长》。领导的威望不是一天树立的,你得慢慢积攒,润物细无声地宣传。写完,她想了想,也没拿给宋要武看,这种赞扬的文章,你拿给当事人看,人家也为难呀。她只是纯粹有感而发而已。 杨君苏把四篇誊写好的稿子交给小刘,小刘看了一会儿,惊喜、震撼、佩服各种表情一一闪过。 看到最后,他只能佩服地说道:“杨同志,我感觉咱们农场埋没你了,你这样的人才应该去大城市一展手脚。” 杨君苏谦虚道:“我身为农场子弟,所有的一切都是农场给的。什么埋没不埋没的。三百六十行,都是好行;农业战线才是第一线。” 小刘点头:“你说得对。农业战线是才第一线。那什么,你先在办公室里坐会儿,我拿给何主任看看。” 何主任一看,立即拍着大腿说道:“对对,就是这个味道。光看题目就令人振奋。小刘,你以后多跟杨同志学学。看这题目取的,这就叫画龙点睛。” 小刘:“好的何主任,我会好好跟她学习的。”这话是真心诚意的。 何主任拿去给纪书记看,纪书记看了也说好,拍板定案:“全发。”接着又补充一句:“以后小杨的稿子直接发。” 何主任点头:“好的好的,纪书记。” 杨君苏的4篇稿子同时上了内刊,杨利民一看,又忍不住炫耀。大家自然乐于捧场。耿忠假装听不见。 耿忠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前段时间革委会的葛红生和宁雷去四分场批判杨君苏,结果反被斗倒。很快就有传言出来,说举报信是他们父子写的,大家对他们是敬而远之,明里暗里排挤他。 以前杨利民是办公室里的最底层,现在是他。以前被人摇头叹息同情怜悯的是杨利民,现在换成了他。 他儿子耿军比他的处境还差,领导给他穿小鞋,同事挤兑他。有人笑话他们父子俩变成了难兄难弟,辈分都变了。 杨利民看着耿忠这么倒霉,心情就更好了。这人呐,要是没生个好儿女,一辈子就完喽。 像耿忠和耿军真是越努力越完蛋,不像他,躺着就能过上好日子。 现在的他,生活美满,家庭和谐,天天心里乐开花。 家有四朵金花,纯金的;马上要住大房,全新的。 兄弟父母捧着,真心的;他还是科长爸,亲生的。 第九十七章 三不倒 内刊登出来后, 小刘主动给《农业报》和《农垦报》打电话,问他们要不要转载。 两家报纸的编辑一看,觉得文章写得确实不错。 《农业报》准备转载军属篇和垦荒篇, 而《农垦报》要转载的是另外两篇, 建房子和宋要武那篇。 宋要武是隔了一天才看到内刊, 她看完杨君苏的那篇《昔日铁姑娘,今日女场长》后,默然良久。倒不是说她写得不好, 相反,写得非常好。就是这溢美之词太多了。尽管夸得很含蓄自然, 浑然天成, 可她还是有些不适应。 她想了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