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全京城都在我这吃瓜 > 分卷阅读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6(1 / 1)

分传奇,所以皇上还有些印象。 只是到如今,他的妻子还是没找到,找到的儿子……却已经有了结局。 太常寺负责宗庙礼仪,他掺和此事,在职权上也没有问题。皇上这般想着,恼火中又有些恻然。 刘公公又过来了,虚着声气说:“陛下……宫门口围了不少人,都哭着要个说法。” 鸾台也在宫里头,隐隐约约能听见宫门口的哭声。 左相躬身道:“事不宜迟,陛下宜速决。” 速决? 处死皇后,废掉太子,他自己也下罪己诏,这种速决? 他是至高无上的皇上,形势急转之下,他就要因此妥协? 皇上百感交集,太常寺卿的过去和皇后的过去交糅着扰乱他的心意,他禁不住叠声问道:“这纸是谁抄录的?太常寺卿是如何得知的?宫门口还堵着那么多人!是安平吗?……你们都是在胁迫朕吗!” 左相无奈笑了:“臣并无胁迫之意,陛下自可决断——臣先告退了。” . 从煌朝就开始有一个传闻,说后宫宫女多,阉人多,死人更多,阴气森森。皇上去的地方有龙气压制还好,但皇上少去的地方,例如冷宫,就常常无端生风,发出哭泣般的呜呜声音,令人心下发寒。 皇上从前只是嗤之以鼻,认为冷宫久无打理,自然会阴森。可他今晚在乾明宫独寝,却无法入眠,耳畔只是似有若无的哭泣声。似乎那些嫔妃、宫人的家里人还在宫门口哭泣。 然而这不可能,他已经说他会去查,让禁卫把他们请出去。在宫门口哭泣严格来讲也能算是罪过。毕竟,打扰了皇上,难道不是罪过吗? 那些人绝对是已经离开了,那为什么耳边还有哭声呢? 是阴气吗?是因为他的龙气已经不足以压制从煌朝开始累计的阴气了吗? 龙气……皇上思绪沉沉,如山奏折堆在桌子上,全是要他杀皇后、废太子、下罪己诏的。他被如此胁迫,还能有多少龙气? 大抵是因为深夜,他无端生出一些戾气。那些纸是谁写的?又是谁想利用舆论胁迫他? 是安平公主吗,对皇后陷害她母妃的事怀恨在心,因此大肆宣扬,然而没想到官员们完全不在乎后宫妇人,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他?或者……是太后?太后这些年其实一直安心颐养天年,但她养着三皇子,说不定呢? 当然,可能性最大的果然还是祥妃,她有二皇子,她的父兄也是在太常寺里应卯…… 皇上思量着背后可能的主使,他们的目的,还有那些世家、官员、勋贵的目的。 不可能是换个皇上,其他人不说,左右相这两位文官之首就不会同意,主少国疑,他自认为自己终究没做什么不安社稷的大事。 所以目的是什么呢?只是为了让他没脸吗? 他完全想不到,一切的开始,只是因为苏宝珠想把举人的事搞清楚,吃个瓜。被皇后耽搁后索性把皇后的瓜也吃了。就算是有吃瓜buff在身上,他也完全想不到,于是他毫无思绪,一团乱麻,一夜未眠。 第二天有朝议,皇上红着眼坐上龙椅,坐到龙椅上的时候他还恍惚了一下,下意识以为下首的人都捧着奏折,要挨个堆在他桌子上。 皇上心下还思量着,如果真的有人在场递折子,他一定要摔回人家脸上!为人臣子在对待君主应该是这种态度吗! 然而佺公公一句“有事启奏”的悠扬声音传响后,下一瞬,东宁公就站了出来。 他怒目圆瞪,指着皇上的鼻子骂:“苗家百年前跟随高祖出生入死,去岁又应了皇上礼聘的美意,点头送千娇万宠的孙女入宫,不求陛下对她有多好,只求她能平安终身。可陛下纵容废后蹉跎,让她香消玉殒,礼聘时的诚意何在,可堪为天子?!” 东宁公府这些年一直安坐勋贵,只站个位子,并不涉朝事,地位因此反而更为清崇。他这一骂,带来不了什么好处,只可能因为惹怒皇上惹来全家之祸。 众人一时为东宁公的豁出去而安静,太常寺卿也暗自落泪。却有不知哪个角落的臣子笑出声,趁机拱火:“哎,其实都不算啥。归根到底都只是人陛下的家事。普通人家里,主母发卖了妾室,那都不算什么!哎,只可惜我的一个远方侄女儿,她也是这么直爽的性子,几个怀孕的妾室对她不敬,她就直接把她们都杀了,还被那边的人戳脊梁骨骂,呵呵,妾通买卖,又有什么好骂的?” 这胡言乱语的一开口,严肃的画风不免多了几分泼了油的活泼,东宁公和其他几个嫔妃的相熟的友家、还有一些心中有青天的刚直之人哪里听得这个?大怒,就纷纷要撸起袖子抡起笏板要去打那个人。 其他人连忙拦着,也有趁机踹两脚的,场面顿时混乱了起来。 皇上下意识看了一眼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这事他是该管的。然而御史大夫笑呵呵地抚着胡须,说着:“天下人都是陛下的子民,天下事都是陛下的家事,都是家事,都是家事。” 皇上:…… 这位更是阴阳怪气的一把好手! 把这些人拉开还是很容易的,禁卫进来使用武力,一刻钟不到的事。 但整个朝议的气氛还是变得古怪。半晌都没人说话。 皇上眼神示意了一下,佺公公尖声道:“有事起奏!” 就有和东宁公相善的西荣公躬身道:“依老臣看,东宁公所奏之事,就是大事。陛下还留着李家污蔑宜妃娘娘的折子没批呢!” 皇上环顾四周,一群臣子低着头,只回应以沉默。 皇权凭什么成为皇权,百官凭什么对皇权俯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皇上代表着的一统。权力要统一,思想也要统一,当皇上的思想要滑坡的时候,百官便会成为那道防线。 他们的态度已经在奏折上体现过。陛下没有回应他们,于是他们也不会再回应陛下。 . 三天后,在国子监的学生公开联名上长折,且潼州知府报潼地闻风叛乱后,皇上终于发布旨意—— 废去太子,处死废后,他自己,下罪己诏。 诏书晓谕天下,苏宝珠在皇上下罪己诏的第一天就把全文看完了。 罪己诏很长,其中不少骈散,明显有人代笔。不过大体的思路是统一的。他反思自己的不道德,因此影响了皇后和太子不道德,他现在废掉他们,希望上天能将他的罪只应在他一个人身上,让他治下的百姓能安稳度日,不因为他的过错而被连累。 据说原本皇上原本在罪己诏上想写的意思是,“希望上天能宽恕他这一次的罪过”,结果到了凤台,直接被左相封驳了。左相说,没有人会在祈求宽恕的时候说免罪,如果祈求就能免罪,还要刑部做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