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怎么才能迅速的挽回自己的颜面呢? 而后,他眼珠子一转,当即有了注意。 这盘点联通诸天万界,所有人都能看见,不妨,用这个盘点来联系鄂王后裔? 如此一来,既节省了传旨太监来回奔波的时间,也能在太·祖皇帝面前刷刷脸。 他越想越觉的不错,此计甚妙! 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朱元璋:这小子,有几分孝顺,但不多。 ◎朱棣(航海先驱):“够了够了,爹!我都还没出场呢!现在该我说了。搓◎ 说干就干: 赵扩:“鄂王长子岳云之次子岳申、女儿岳大娘、鄂王次子岳雷之二子岳纬三人听旨: 正值北伐之际, 我将训练士卒之重任交于尔等。命尔等立刻启程回京,早日还朝。” 真州、夔州。 看到消息的岳申、岳纬还有些怔愣,这还是第一次有皇帝在评论区里发号施令。 他们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官家, 幸好如今评论不多,否则您的圣旨就要被淹没在茫茫大海的评论中。 你这是生怕我们看见您的圣旨啊?! 不过, 虽然他们的嘴上暗暗吐槽, 可实际上, 他们的心中却欣喜若狂。 原因无他。 自从祖父被冤杀、岳家后人被流放岭南, 几十年后,孝宗皇帝才为祖父和大伯平反昭雪,但是大部分岳家人都弃文从武, 无人继承祖父收复河山的遗志。 身为后人,他们自觉惭愧至极。 因此, 即使祖父鄂王数次在屏幕上发言, 他们也不敢贸然上前认亲。 这次,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终于有了挺起胸膛和祖父说话的勇气。 岳申、岳大娘:“微臣遵旨。” 岳纬:“臣领旨,即刻启程回京。” 看到自己的后裔终于发声了,正值盛年的岳飞略显新奇。 若是没有算错的话,这三个人是自己的孙子辈。 岳飞不自觉的停止了擦拭沥泉枪的动作, 神情稍显怔愣。 我这年纪轻轻的就当祖父了? 他不住咂摸着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还别说, 这感觉还挺不错。 岳飞适应能力极强,他迅速将自己带入了祖父这一身份中,认为作为祖父应该鼓励后辈一番: 岳飞@岳申、岳大娘、岳纬:“你们三个好好干!根据辛弃疾所说的情况, 我觉得如果提前做好准备此次北伐应当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这…… 祖父主动找我等说话, 竟然还鼓励我们?! 岳申、岳大娘、岳纬三人皆心花怒放, 差点喜极而泣。 骄阳炽烈,暖风迎面而来,日头虽毒,可这炎炎盛夏却充斥着浓浓的生命的气息。 那林间微熏的暖风,树梢上浮光跃金,山顶的皑皑白雪……都显得那么美丽。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人均红着眼眶拱手抱拳,脸上似哭似笑: “遵祖父之意。” “我等必定用心辅佐陛下,厉兵秣马,挥师北伐!” “继祖父之遗志,不肖子孙来晚了。” 元、明、清三朝皆敬佩岳武穆的爱国之心,也曾重用他的后裔。 看到这一幕,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大受触动,感慨万千。 做完这一系列部署后,赵扩感觉浑身的担子都轻了许多。 赵扩@赵匡胤(十大帝王):“太·祖陛下,我已经将吴曦押往大牢,随时恭候大驾。” 赵匡胤(十大帝王):“嗯,我看见了,你也算当机立断,比犹犹豫豫的赵佶和赵桓强得多,看起来还有救。等着吧,我很快就去找你!” 赵扩@赵匡胤(十大帝王):“是。我必定扫榻相迎、恭候您的大驾。” 眼瞧着赵宋家的事已经到了尾声,老朱家的人终于忍不住了。 朱棣(航海先驱):“老赵家的事儿解决完了没?解决完了的话我们就继续讲故事了,还有最后一点点结尾,憋的我们好难受啊。” 还不等赵宋说什么,他又急不可耐的@自家老爹: 朱棣(航海先驱)@朱元璋(平民榜样):“爹,他们家的事儿处理完了。该您讲故事了。请开始您的表演jpg.” 朱元璋(平民榜样):“来了来了,这不就来了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看着老朱家父慈子孝的亲密互动,宋孝宗赵昚差点羡慕哭了。 他的儿子赵惇迈过四十岁门槛的时候仍是太子。因此他经常状似不经意地在自己面前展示出他的满头白发。 尽管侍从太监和官员们屡屡向赵惇进献恢复黑发的特效药,但他都拒绝使用。 他就是要让自己知道:儿子已经开始长白发了,也应该做皇帝了。 可是,由于他本人也是做了几十年太子,才在不惑之年登基的,所以自己特别反感赵惇的做法。 某次,当赵惇又一次故意在自己面前暴露他的白发时,自己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训斥了他。 经此一事后,父子心里都留下了不好的影响,父子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和谐了。 于是,他选择退位给赵惇,希望自己的退位能够调和父子关系。 可谁知,他退位之后父子关系反而愈发紧张,这一切都只是他一厢情愿的幻想。 儿媳李凤娘性情妒悍,新皇帝赵惇偏偏又是极端怕老婆的人,退位之后,他最担心儿媳李氏作乱。 等到赵惇登基以后,他的担忧果然成为了现实——赵惇不视朝,政事多由皇后决断。 可这李凤娘掌权之后,不仅没有丝毫作为,反而骄奢无比,只知道为自己的娘家牟利。 她封李家祖宗三代为王,家庙规格逾制,卫兵甚至比太庙还多。还大张旗鼓地归谒家庙,推恩李氏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二人,就连家里的门客都补了官职。 自己对李氏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曾经严厉的训斥她说:“你若是再插手东宫事务,朕就要废掉你!” 可想而知,李凤娘那样的人自然是对自己怀恨在心。 等到自己退位后,李氏就很少来重华宫看望自己,即使来了,不是不冷不热,就是傲慢无礼。 甚至还当众讥讽太上皇后谢氏身份卑微、是侍女出身,而她是新皇的原配妻子,是明媒正娶的皇后! 如此行径,实在可恨! 自己决定废黜李凤娘,便召来老臣史浩商议废后之事。 史浩劝谏道:新皇即位尚短,骤行废立皇后之事,恐怕会引起天下非议,不利于社稷江山的安稳。 史浩坚决不同意废后。 于是,自己只能再物色其他大臣作为帮助,可惜他已经退位当了太上皇,根本找不到几个有力的支持者。 而新帝赵惇也对此装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