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士兵,将那些主和派的大臣们通通贬谪。” 宋宁宗位面。 赵扩殷切的看着站在丹陛下的吴曦,满口称赞道: “吴爱卿的族伯、祖父、父亲均为青史留名的抗金名将,兄弟父子几人相继守西土,深得民心啊。百姓谓之曰:“八十年忠孝门户。”,此话不假。” 听了官家的称赞,吴曦的脸上丝毫不见喜色,反而恭敬的拱手抱拳道: “官家谬赞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们吴家也不过是为了大宋略尽了一些微薄之力罢了。” 见吴曦如此低调,没有任何的志得意满之色,赵扩心中暗暗点头,对他愈发放心: “吴爱卿也瞧见了,如今宋军实力太差,实在不是出兵的好时机。太·祖皇帝命我操练兵马,提高宋军的军事实力。此事,就交给吴爱卿去办吧。”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又再三嘱咐道: “此次北伐事关重大,我将数十万大宋将士性命都交给你了。吴爱卿,可千万不能让朕、让百姓们失望啊!” 官家的话传入耳中,吴曦当即跪倒在地,一脸坚毅和郑重的说道: “请官家放心,微臣一定使出看家的本领,绝不辜负官家的嘱托。” 见他深情肃穆,说话如此掷地有声,赵扩估摸着,这次应该是稳了。 文武大臣们的脸上也不自觉的浮现出一抹笑容。 在他们眼里,有吴曦提前训练好的兵卒,再加上太·祖皇帝亲自坐镇,此次北伐,毫无疑问会成功。 …… 定下人选之后,赵扩和期待家长注意的小孩子一样,他当即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汇报给赵匡胤,企图获得自家太·祖皇帝的关注和称赞: 赵扩@赵匡胤(十大帝王):“太·祖皇帝,我已经派吴曦将军去训练兵马,只待恭候您的大驾。” 而看到这个消息之后,赵扩位面的百姓们也敲锣打鼓、欢天喜地: “官家万岁!” “有吴将军的训练,我们万众一心,此次北伐一定能成功!” “收复中原,我想回到故地!” 嗯? 百姓们的反响还挺积极。 赵匡胤不太了解具体情况,只觉得赵扩这孩子很听话,上道,看起来似乎是个可造之材。 而百姓们对北伐之事也热情高涨,看来,这次北伐应该错不了,没问题! 可后世皇帝们却差点笑出声。 别人我们不知道,可这个吴曦嘛…… 这可是个奸细啊! 你敢让他操练士兵? 让他训练士兵,那士兵是为金国训练的?还是给南宋训练的? 见赵扩对北伐之事这么积极,南宋百姓们也团结一致,后世皇帝们也打算助其一臂之力。 朱棣(航海先驱)@赵扩:“除了主和派之外,大宋朝廷中还有奸细和投降派。例如那个,咳咳……,吴曦。” 赵扩:“!!!这怎么可能?吴将军三代忠烈,他怎么会是金人的奸细?” 韩侂胄:“我不信!!绝不可能!” 朱厚照:“别不信,我们和你们赵宋又不冲突,难道还会欺瞒你们不成?史书有载,吴曦向金国献关外四州的领土,请求成为蜀王,叛逆罪行铁证如山。” 朱见深:“当时,驻守蜀地的程松接到密报后也不相信,反而讥笑告密者是失心疯发作、胡言乱语。等到金人册封吴曦为蜀王之后,程松这才如梦方醒,顿时方寸大乱,仓皇逃跑到重庆,甚至还摇尾乞怜的给吴曦写信“称曦蜀王”,求他赏点儿钱买船东逃。啧啧啧,就你们内部这种乱七八糟的情况,还是听辛弃疾的,先别北伐为妙。” …… 此言一出,当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宋、金之间隔着血海深仇,几乎每家都有人死于金国之手。百姓们恨金国,但更恨通敌卖国的奸细们。 这一刻,听着后世皇帝们的爆料,南宋百姓们恨不得生啖其肉: “通敌卖国?有何颜面面对地下祖宗?” “信王之孙竟行如此叛国之举?无耻之尤!” “必须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南宋著名军事将领,吴曦的祖父吴璘看到这个消息后也怒发冲冠: 吴璘@吴曦:“我们吴家世代忠良,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气煞我也!” 营帐中。 吴璘气喘如牛,他瞪着眼睛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怒气,然后当即做出了决定: 吴璘@吴曦:“从此刻起,你已经不是我们吴家的人了,你已经被吴家除名了,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滚回你的金国去!!” 发现后世皇帝们都言之凿凿,赵扩知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吴曦大抵是真的叛变了。 本来是为了获得自家太·祖皇帝的刮目相看,没想到,这次不仅没有获得好印象,还把苦茶子露出来了。 这下诸天万界都看到了他的窘境。 而百姓们也群情激奋,此事怕是无法善了。 这让赵扩有些头大。 而主持北伐的韩侂胄更是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诚如百姓们所说,吴家八十年忠烈,因此他已经把北伐胜利的赌注完全压在吴曦身上! 可谁知,他竟然通敌卖国? 一旦他做出此等行径,那北伐之事必然失败,他这个主持北伐的人也难逃一劫。 韩侂胄浑身颤抖,难免将心痛的怒气发泄到吴曦身上: “官家,吴曦有通敌卖国之嫌,臣请去其官职,押往大牢!” 赵扩也正心中憋闷着呢,听了韩侂胄对吴曦的处置以后,自无不可: “依韩相公所言!” “可这训练士兵之事,事关重大,该交与何人?” 韩侂胄沉吟片刻,放道:“鄂王之长子岳云,生有二子一女,次子岳申,保义郎,官真州防御使。女儿岳大娘,嫁给了张宗本,被授予武进校尉。鄂王之次子岳雷,其二子岳纬为夔州将领,此三人皆通武事,且忠心耿耿,绝不会行叛国之举,官家不妨将此事交于他们。”(查到了岳武穆的孙子辈,对照宋朝的武官职位后,这几位应该是武官。但生卒年不详,不知当时是否还健在,请勿考据。) 听到韩侂胄提出的新人选,不管是身为皇帝的赵扩,还是满朝文武百官,大家皆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因为在而今的南宋,即使人心叵测、谁都有可能被金人收买。但岳家人不会,因为他们和金人之间不死不休,绝不会行通金买国之事。 正值北伐的特殊之际,如果连鄂王后裔都不能信任,大宋又该信谁? 更何况,鄂王地位尊崇,将此事交给他的后人,也可以安定民心。 于是,赵扩当机立断,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 “那就依韩相公所言,命鄂王之孙总领训练兵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