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了“一言堂”的出现。 除此之外,三省六部制名义上还可以限制皇权。 三省制出现以后,皇帝颁布诏令必须经过中书省,如果绕过中书省直接颁布政令就是不符合流程的行为,因此也出现了“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 而经过中书省的诏令,还需要通过门下省的审核,门下省也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 三省相互牵制固然是好,但是也造成了一个严重问题——行政效率低下。 如果三省的长官在某一件事情上出现争执,意见不和。于是迟迟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尤其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两者地位同等重要,共同享有决策权,如果两省长官各执一词,那么政令就无法顺利施行了。 唐承隋制,为了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唐朝的皇帝也想了很多办法。 唐太宗登基后也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他设置了一个新的政务大厅——政事堂。三省长官在此合署办公,如此一来,三省长官就能够实现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效率。 到了宋朝,也依旧延续三省六部制,只是再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完善。 最初,宋代继承了五代制度的枢密院制度,枢密院是全国最高军务机构,和中书门下并称“二府”。 又将唐朝设立的、管理户口的户部、管理盐铁的转运使、管理财政支出的度支合并为一个机构,并称三司。三司的长官为三司使,总览天下财政,而转运使则成为三司在地方的机构。 如此一来,北宋初期的机构就变成了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合称“二府三司”。 但是“二府三司”制机构内部也同样分权制衡,如三司内部时而废除三司使,让盐铁、户部、度支相互制衡;而枢密院内有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等相互牵制。并且,比起三省六部制来,二府三司的分权现象更加具体、细致。 然而,严重的分权也使得行政效率更加低下。同时,机构内部官员冗杂,行政人员过多,冗官冗费,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到了宋神宗时期,进行了变法改革,其中精兵简政的内容就是要裁汰官员,减少机构。 元丰年间,宋神宗恢复了三省六部实权,再次将三司并入了户部,剥夺了枢密院的兵权。 如此,三省六部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且一直沿用到了明清。 总体而言:三省六部制是华夏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演变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华夏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省六部制创建于隋,完善于唐,变革于宋、元,至明、清而没落。 与“三公九卿制”一般,影响后世一千年。】 第99章 嬴政:朕不怕你们超越我,只怕后辈不如我! ◎“无论如何都是取秦而代之的人,朕愿意给◎ 看这视频上的一段段画面, 诸天万界的人们倒吸了一口冷气,皇帝们更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竟然有人敢放弃始皇帝的制度重新整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制度。 这样的胆识、这样的自信、这样的果决, 实在令人敬佩! 隋文帝杨坚果然没有辜负这个庙号。 刘邦@杨坚:“看来以前是我小看了你,胆敢全面抛弃我政哥的制度, 你是这个。??” 曹丕:“在下不才, 也开创了“九品中正制”, 可却是助长了世家的气焰。远不如文帝多矣。” 赵匡胤(十大帝王):“我们北宋初期吸取前朝经验, 实行“二府三司制”,可没想到也是后患无穷,导致后人又恢复了“三省六部制”。” 忽必烈:“我们大元直接废除三省制, 实行一省制,设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最高长官为中书令, 但通常不设此职。只是废除三省,但依然保留六部。” 朱元璋(平民榜样):“咱登基后废除中书省及丞相, 提高六部的事权和地位,分管天下事务,地位平等,各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置殿阁大学士, 权利犹如宰相。还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大理寺掌管司法、通政司执掌内外奏章, 还有特务机构:锦衣卫。” 雍正:“大清前期是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凡是军国机要重务直接由此会议策划处理。后来重要的事务都由南书房和军机处管理。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内阁”,执行机关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可以说, 三省虽没了, 可六部却成为隋朝以来, 虽有变动却一直沿袭的制度。” 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皇帝们纷纷发言,对“三省六部制”表示认可。 只有始皇帝一言不发,不辨喜怒。 众人也不知他是个什么心思。 杨坚细细揣摩了一番,还是决定先为自己解释一下。 杨坚@嬴政:“属实是当时的三公九卿制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在下并无不敬之意。还请始皇勿怪。” 嬴政:?? 嬴政@杨坚:“时间长河奔涌向前。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制度也要改革创新,如果华夏几千年中一直沿用“三省六部制”,没有丝毫更改,那朕才要担忧呢!朕不怕你们超越我,只怕后辈不如我!” 这番话当即打消了杨坚的忐忑,始皇帝的博大胸怀更是令人钦佩。 不愧是皇帝之始,这才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的始皇帝的心胸和气量! 历代皇帝无不心悦诚服: 杨坚:“始皇帝高义!” 刘邦:“始皇帝高义!” 李世民(大唐之光):“始皇帝高义!” 赵匡胤(十大帝王):“始皇帝高义!” …… 大秦。 始皇帝背负着双手,现在章台宫的游廊上。 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无奈。 大家都是同行,又没有尊卑之分,可他们总是这么拘谨,让朕十分的无语。 身后,蒙毅拱手禀告: “禀陛下,刘季一行人已至咸阳宫外,此行风尘仆仆,可要洗漱一番、整理仪容?” “不必,命他们即刻入宫,直接来见朕!” 听罢,蒙毅领命而去。 始皇帝抬手握住鹿辘剑的剑柄,思虑几秒,又吩咐道: “也罢,命他们整理仪容,稍后觐见。” 蒙毅一头雾水,根本不明白陛下为何朝令夕改。 可这是始皇帝的命令,他只管听从就是了。 当蒙毅踏出章台宫去传令之际,才隐隐约约听到一声: “无论如何都是取秦而代之的人,朕愿意给他尊重和体面,只是……,不要让朕失望……” 视频继续播放: 【文治方面: 政治领域:杨坚称帝后,命属下官员制订《开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