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小知县 > 分卷阅读3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52(1 / 1)

不能声张,这是家事,私自处罚即可。 归还田地院子,但之前到手的银子不能尽数全交。 至于关市税,肯定还是他们的。 这一条条送到皇上手边,连皇子徐九祥都震惊了。 他的这些叔叔伯伯们平时看着还不错。 怎么如此贪财? 难道皇家财富还不够他们挥霍的吗? 皇上冷言:“欲壑难平。” 如今他还在,都敢如此奢靡,倘若他不在了,那又会怎么样? 他今年已经六十七,没有多长时间了。 “召纪炀进宫说话。” 等纪炀再出去,站在皇宫前长舒一口气。 纪炀眼睛明亮,看着担忧的平安道:“走,去查封园子!” 整个汴京府衙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事还这能让他们大人谈成了! 明明之前宗室的态度强硬,谁都拿他们没办法,甚至打贴封条的捕快。 那会还有人说他们府尹是不是太过急功近利,做事一点也不稳妥。 在大朝会上舌战群儒的场面同样被人津津乐道。 不过那次朝会之后,宗室几乎所有园子都停工了,被强行征调过来的劳役们很是奇怪,竟然直接休息了快半个月。 半个月过后,一直等消息的无地百姓以及正在干农活被强行征调的劳役们高兴了。 园子还回来了! 土地还给他们了! 被征调的人可以回家了! 他们刚要被组织回家,又被纪炀派来的官员拦下。 这些百姓刚要着急,就听领头叫陈子云的官吏大声道:“统计名单!给各位发放补偿的银钱!” “按照每人每天算劳役工钱!大家千万别私自回家啊!自己回去的话不好发钱!” 陈子云很少这样兴奋,也很少通传好消息。 但今日这就是好消息! 眼前几百劳役皆是不敢相信,银钱到手的时候才敢欢呼。 只要确认金额,在账册上签下名字或者按了手印,就可以领了银钱跟着队伍回家! 这账册的目的很简单,一个是让所发金额有名目。 另一个则是顺便统计到底有多少被强行征调的劳役。 等从宗室那边要来的银钱发得差不多了,这个名单也就凑齐了。 到时候这些名单出来,便知道他们又一项罪证。 陈子云一边安排人发钱,一边感慨他们纪大人心思缜密。 更感慨还真能从宗室手里抠出来银子。 要知道最早的时候,他们可是去皇上面前说只还院子,不给银钱的。 等皇上召了纪炀进宫,纪炀再去宗正寺走了几趟,不知说了什么,还真让他们拿出些银子出来。 他们手头弄下来一点,便足够这些辛苦的劳役们欢喜好久。 纪炀自然知道他说了什么。 有关市税那么大的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宗室的人自然会松口。 只要有欲望,有贪念,便好利用。 在宗室眼里,他们已经后退一步,后面的关市税必然是他们的。 为了即将送来的银钱,还有以后长长久久的收益,他们肯定会妥协。 这些人自作聪明,以为自己选了个好路子。 不管怎么说,纪炀带着手下查封京郊大大小小上百处园子。 没开始建的比较简单,直接拆掉外面简单的围墙,土地重新分给百姓,无论是强征的,还是低价胁迫购买的,全都一视同仁。 这边跟劳役那边一样,一边分东西,一边记录罪证。 等到十二月上旬,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案子全都堆在汴京府衙。 跟着纪炀的四十六人已经完美融入他的队伍,天天忙得跟陀螺一样。 这下总算知道,为什么纪炀要那么多人了! 确实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啊! 四十六人本来还佩服纪炀手下小吏做事的速度,如今看来他们也可以的!他们的速度也能那样快!他们也能一个人当五个人用! 不说这种事,不至于骄傲吧? 宗室那边只以为纪炀在清理宅子,归还土地,清除民怨,他们则在等关市税送到汴京。 不出意外的话,年底前应该能送来。 他们还在期盼着银钱到来,实际上之前的一条条罪证已经堆积如山,这可不是之前表面上的罪行,而是被深挖出来的罪恶。 这些东西抖漏出来。 别说他们是宗室,便是皇上的亲儿子,那都是极大的罪过。 纪炀这边瞒得死死的,只等着关市税送到那天,给他们一个大惊喜。 十二月中旬,长公主最大的洮台园被纪炀打开大门,说这个园子修建得极好,拆了也可惜,不如作为汴京城内外百姓的游乐之地,还能给户部创收,进里面游园只需两文钱。 由户部派人监管,所赚的银钱也统归户部。 户部正在看戏呢,没想到平白得了个大园子的监管权,那么好的宅子,那么便宜的价格,依照汴京百姓喜爱游园的习惯,肯定能赚不少银钱。 宗室那边也没想到,纪炀竟然把园子放出去,收游园的银钱。 长公主更是觉得丢人。 好好的园子,竟然供那些百姓游玩,真是晦气。 接着,一连又开放了四处修好的园子。 都是提供给百姓赏玩。 而百姓这边,原本是欢欢喜喜逛园子。 长公主的园子! 他们可从未见过呢! 这次肯定能大饱眼福! 但是越逛下去,所有人越是愤怒。 这里面越是新奇雅致大气惊奇,越让人知道这里面有多奢靡。 等听了这里面有多少罪恶,又是占了多少人的土地时,什么游玩的心情都没了。 以前只知道宗室们奢华无度,真正进来感受之后,才知道他们百姓的血汗钱都到了哪里! 天下百姓辛苦种田,就是为了一个人的大园子吗? 这句话一问出来,汴京大街小巷都在议论。 再进宅子,已经不是艳羡夸耀,而是带了些愤愤不平。 正好明年是科举年,进京赶考的学生们更是愤慨,一连写下不少诗文抨击宗室奢华。 他们饱读诗书,又是学生年纪,心里自然有些热血,如此贪图民脂民膏的行径实在让人不齿! 一时间无数讥讽诗文如雪花般在汴京流传。 原本这些诗文应该递给汴京文报,谁知道那边竟然不敢刊登。 倒是京都趣闻专门增加了版面。 两相对比,等汴京文报反应过来的时候,又被狠狠踩了一脚。 什么文报,什么整日骂这个骂那个,怎么到了真正该骂的时候,反而不敢出声? 趋炎附势,欺软怕硬。 呸!什么文报! 他们外地人都以为两份报纸并驾齐驱,如今汴京文报不过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