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其他题材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分卷阅读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8(1 / 1)

续两个私塾拒绝,宁颂哪怕对这情况不熟悉,但也晓得是有些问题。 辛苦跑一趟并不容易,宁颂遭到拒绝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返回家里,而是找了个在私塾附近的摊子,点了杯茶喝。 “书生郎是来找郑师的么?” 此时还不是饭点,茶摊上上的人不多。店家正准备着午饭,蒸笼里冒着腾腾热气。 宁颂放下了手中的茶水,笑着点了点头:“可惜没能进去。” 店家原本就是因为无聊而搭话,此刻见宁颂一张笑脸,语气柔和,没有那些读书人眼高于顶的傲气,顿时来了谈兴。 “郑师最近有些忙,经常不在这里,你要是想找他,须得在这里等,有时候下午才会来一趟。” 此处的“郑师”正是一位秀才,平日里除了教授弟子学习《四书》、《五经》等内容之外,自己也要偶尔去青川县的县学里报到。 去年本省来了新的学政老爷,按照惯例,在学政上台的第二年,要在整个省内进行岁试,所有秀才都要参加。 若是在岁试上遭了训斥,降等是小事,若是被革除功名,就得不偿失了。 宁颂是现代人穿越,原身本人也过得浑浑噩噩,对这些门内的弯弯绕绕并不熟悉,此时听摊主讲些八卦,自己也觉得津津有味。 “您懂得真多。” “嗨,我都是听来这里吃饭的书生们说的。”摊主摸了摸后脑勺。 宁颂趁机请教私塾里读书的问题。 “看个人情况吧,”摊主说道,“郑师当年府试的成绩很好,在咱们县也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 在郑师这里学习的蒙童,入学之后要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千家诗》。 因为郑师自己的师承,还会多读一个自家座师写的《训蒙诗》。 过了念书识字阶段,许多学生就不来了。 一是孩子学了这么久,资质如何都有了大致的定数,家长也得考虑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 二嘛,仍然是经济上的考虑。孩子识了字,会念书,就已经能够学别的技术了,这时候送去学手艺,能够事半功倍。 如此,光是识字关,就筛走了大部分的学生。 剩下的学生们过了启蒙阶段,就会开始学习《经》与《书》,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书五经。 除此之外,因为大雍朝仍然有着作试帖诗的习惯,因此初学者们还要加上《声韵启蒙》、《笠翁对韵》的课程。 到了这里,也不过是堪堪入门。 因乡试会试的内容要求,考生们正式考试要考三场: 第一场考察《五经》与《四书》义;第二场试礼乐论,考察诏、诰、表、笺的写法;第三场考经史实务策论。 在这三场中,以第一场为重中之重,初场不过,会直接丧失二、三场的资格。 因此,一般学生们在启蒙之后,须得先学《四书》,并且从《五经》中选择一经作为自己的本经。 之后才是学习做策论,也就是所谓的时义。 论起来,都是水磨工夫。 “多的是一大把年龄考不过童生试的呦。”摊主感慨道。 考不过童生试,一些富户豪门人家能够花钱去国子监捐个监生,出来也算是一个出身。 至于家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则是自己选择道路:要么放弃科举,转行养家;要么节衣缩食,一考再考。 一考再考的人之中,往往都是失败的人多。 说起来,如范进那般,到了中年中举算上去已经是幸运儿——更何况,范进在中举之后又中了进士。 “老人家,我省得。” 宁颂听了这么多,起初还当是摊主爱与人说话,到了后边,宁颂才发现对方的目的。 大约是看宁颂是个陌生的面孔,又被私塾婉拒,当他是一大把年纪求学的学生。 对方是在委婉地劝他珍惜光阴。 得到宁颂的答复,摊主乐呵呵地闭上了嘴。 宁颂吃了茶,对面私塾的小院子里仍然没有动静。他站起身来,将铜板放到了桌子上。 “感谢款待。” 宁颂搭了便车回到了细柳村自己的家中。 哥哥去了一日没有回来,宁淼与宁木两个人想得慌,好不容易见了宁颂,连忙问今日的结果。 “怎么样?” 宁颂笑道;“没成,塾师没在。” 晚上刘大郎回来,也听到了相同的结果。 “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经历过那吕四儿的事,刘大郎比想象中的敏感的多。 “或许就是不收年龄大的学生。”宁颂说道。 话虽如此,他仍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私塾创建,本就是为了收徒弟来赚钱。正如摊主所说,多得是蒙童上学,上到一半退学的。 他一个成年人,去上学不过是束脩照交,怎么也比不懂事的学童好管理。 “我明日再去一次。” 心中有了怀疑,宁颂第二日赶到邻村,并没有急着进入私塾说明来意,而是仍然要了一壶茶,坐在门口等。 今日摊主又换了一人,是一个中年婶子。只不过这位中年婶子不爱说话,也没有找宁颂唠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宁颂等到晌午时,终于见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 “你、你干什么?” 那位昨日接待过宁颂的小童子见身后忽然冒出来一个人,吓了一跳,眼睛瞪得溜圆。 “请你吃茶,小朋友。” 恰好,私塾外摊点上新蒸的米糕撒发着诱人的香气,随着风一直吹到了两人面前。 “……好吧。”小童子本想拒绝,但平日里吃不了什么好东西,闻言还是妥协了。 妥协有一就会有二。 小童子吃了宁颂请的糕点,然后又吃了冰汤圆,如同一只被顺了毛的猫。 拿人手短,吃人的手软,当宁颂再问起小童子私塾的情况时,对方终于和他说了真话: “不是不收学生,是有人来打了招呼,说是不让收。” 谁的手伸这么长,还管到隔壁村来了? 小童子吃了喝了,说了这么多,转身就想跑。 宁颂没有阻拦,任凭对方跳下了凳子,迈着小腿离去。 一时间弄不清结果,宁颂偃旗息鼓,先回了细柳村。 到了家里,就有刘大郎来找他说话。 “颂哥儿,今日我听说了一件事。”刘大郎说到这里时,表情颇为诡异。 “怎么了?” 原来是在得知宁颂今日去求学落了空,刘大郎也生了心眼儿,帮忙找人打听。 没想到没打听倒罢,一打听则听到了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传闻。 传闻里说宁颂得了白鹿书院的看重,是将来要收入白鹿书院的。 与白鹿书院相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